海上丝绸之路
瓷业工人“过”国庆
里弄的记忆
工农街:日渐消失的风景
老弄记忆 即将消失的老“瓷器街”
传承人系列报道——挛窑老者的昔与今
烧窑业生产习俗
工农街:日渐消失的风景
苏湖会馆
吉安会馆
景德镇陶瓷82传统纹样高清扫描版
南窗说定(定窑)
红店佬遇仙
青花釉里红香炉传奇
笔耕不辍著“瓷书”
瓷画当展示文化精神
换画记
古窑 瓷国坐标
从御窑厂的解体到陶瓷学院的成立 楔子 还记得看《南渡北归》时激荡于心的感慨与唏嘘,中国近百年的历史风云,是最贴近我们的动荡岁月,是最牵动现实的起起落落。对于瓷都人来说,当御窑厂的辉煌已成往…
画家参与画瓷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当代画家画瓷现象的确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对于当代画家画瓷的论著更是少之又少,有些只是简单的提及,有些是作为一个侧面给予直接的记录,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画家画瓷的价值、意…
当代画家画瓷给当今的陶瓷文化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即当今的陶瓷艺术是以瓷为主还是以绘为主?纵观当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可以讲是绘瓷的天下,可以讲是以绘盖瓷。当然形成今天的局面有诸多因素。这也是为…
现当代陶瓷艺术的拍卖,是最近几年的事。这对陶瓷艺术市场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收藏家有一个高端的窗口来认识,看清当代陶瓷艺术品。而当代国画名家参与画瓷即是陶瓷文化发展的体现,又是市场认可的显现…
虽然画家画瓷古已有之,当下画家画瓷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远,是过去无法相比的、当代画家画瓷已成为陶瓷绘画界一种全新现象,值得人们去观注,去思考,在此笔者也算是抛砖引玉了! 7.1 文化价值 …
画家们以国画名世,他们的陶瓷绘画作品采用国画技法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他们在瓷器上的创作(尤其是圆器)没有考虑到器型对绘画的影响,以致一味地把国画的形式生搬硬套地挪到器型上,这是缺乏考虑的,也不…
在前面提到了当代画家画瓷的目的和心理状态也涉及了他们来景德镇画瓷的缘由,其中的玩瓷心态和时间仓促是他们对陶瓷材料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如江宏伟写道:“本来打算最多一周,画六七件瓷器,却过了十…
由于画家平常在纸绢等二维空间作画的习惯,如果在瓷板上或泥板上构图绘制,他们可以称的上是高手,可是陶瓷绘画的主流是在器型上进行绘制的,因而画家们的那一套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也难怪当一件白胎抱上来时,…
当代画家画瓷的过程是减化工艺的过程,也是如何更适应他们把纸画移植于画瓷习惯过的过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过分依赖国画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第一以瓷代纸;第二立体…
2004年对刘家下弄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刘家下弄原本应该在城市化进程的中消失,但是开发商在拆迁过程中却发现了大面积的作坊群和吊脚楼窑址。经考古人员考证,这一处10多米的山坡,是明代至民国时…
旧时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有三十六行,有的是瓷业生产本身的分工,有的是属于间接服务于瓷业生产的行当。 天地悠悠,岁月匆匆,随着陶瓷生产的迅猛发展,陶瓷工业不断提高改进,不少行业(行当)逐渐消失。如今…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是中国古代陶瓷史最光辉的一页。对当时丰富多彩的生产实践和经验,明、清两代都没有全面、系统的著述留传下来,只有宋应星、唐英和蓝浦等三位值得称道的士大夫,才给我们留下了三…
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后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技领先、艺术同步) 从1978年开始,景德镇陶瓷艺术,又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明媚春天。传统技艺,传统艺术,传统审美,都…
六、新中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在继承中创新、体现时代的精神追求) 新中国建立,景德镇陶瓷艺术又开始重现生机。以瓷雕艺术大师曾龙升、曾山东为代表的瓷雕艺术领域,成果最为突出,他们依靠自己…
五、民国时期 (笔墨创新、救亡图存,文人瓷画崛起、创造“水点桃花”技法)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腐败无能的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推翻了满清王朝。从这时期…
四、清代 (1644—1911年)(传承中精益求精,消化吸收中发展创新,产生了康熙青花、康熙古彩、创造了法琅彩、粉彩、郎窑红、美人醉等) 明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各方面的创新成果,为清代陶瓷艺…
三、明代 (1368—1644年) (不断创新,确立了制瓷中心的地位,本国自然矿藏的开发和价值的提升,有力的推动了陶瓷艺术品种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明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在继承元青花,釉里红的…
二、宋至元代 (产品种类、材料应用和表现内容创新,创烧影青瓷、发现高岭土、发明元青花、釉里红) 宋代(960—1279年) 宋代,北方连年的战乱,大量的北宋南迁的技艺人材迁徙到景德镇,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