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有人说: “某某人的山水画得真好, 有意境。 ”可见有无意境, 意境的大小、高下、深浅, 是衡量山水画档次与品味的一条重要标准。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概言之,意境就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即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观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具体地说: “意”包括“情”与“理”, 即作者的情感以及他对社会、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境”包括“形”与“神”, 即经作者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生活形象及其内在本质与精神。意境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有机融合、缺一不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 就山水画来说,如何才能营造出富有意境的作品来呢? 首先, 应做到意在笔先, 心中有谱。作品意境的高下, 主导在意。画家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民生、崇尚真善美, 才能充分发挥其创作潜能, 创作出富有意境的高格调作品来。如欣赏钱松岩的《红岩图》,你会体会到一种雄伟壮丽、光明灿烂的意境。因为这个意境是画家钦仰“红岩”这一历史丰碑所产生的思想感情的凝聚物, 是革命先烈伟大精神的象征。而李可染的《茂林清暑》, 则又是一种意境: 山泉飞泻、林木葱郁、宁静清幽,一片清凉世界,表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中的另一特色:恬淡清幽之美。 其二,营造意境,可以诗词入画,并运用抒情、寓意、象征、 比喻等手法。 山水画常常表现出画家主观的精神色彩。如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根据毛泽东的词¨L园春·咏雪》来进行创作的。图中那苍劲的青松、雄伟的山岩、莽莽原野、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 这些景物不仅集中地、典型化地表现出祖国壮丽的河山, 也最能代表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图中那蜿蜒的万里长城,象征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 冉冉升起的红日, 寓意新中国灿烂的前程。毫不夸张地说,这件巨作富有广阔、高远、欣欣向荣的意境。有意境的画,一般都蕴含着浓浓的诗情,尤其是山水画。 同样,·一首好的山水诗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画。 其三,营造意境,应讲究构图布局。中国画构图有两大特点: 一是突出形式服从内容的创作原则; 二是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辩证规律。画家在考虑构图时, 一般首先考虑内容,即“必先立意,而后章法”。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有的注重气势, 多采取全景构思图, 主山雄踞图中,挺拔凝重,气势迫人; 有的表现情韵, 作品多取“边角式”构图, 显得空灵俊逸。而且构图时必须妥善处理景物的宾主、虚实、疏密、呼应、藏露、开合等对立统一关系。例如“虚”与“实”就行根据作品需表达的思想来精心设计。 因为中国画中的“虚”, 即空白, 并非无物, 而是比画出实物更具丰富的内容。如马远的《渔父图》, 只画了一叶扁舟, 四周全是空白,然而却更能表现万顷烟波、迷茫辽阔的意境。如果把背景全画出来,那就一览无余,全无意趣了。这就是中国画构图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 山水画中还有一种“以虚破实”的表现方法, 对于比较满、 实的画面, 可在其间留出一点空白, 名之曰“活眼”或叫“透气”, 以此化壅为灵动,则通体皆活。 所谓“呼应”是指画中一切物象要互相关联、有呼有应。 山与山, 树与树, 山石、房舍、舟楫、云水以及其中的人物、动物等等并非各不相干, 而是应该互相呼应。苏轼说: “王摩诘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其中呼应的巧妙处理就使王维的画具有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特点。 同样, 王维的诗也充满了画的意境。如他的五言律诗《终南山》 “太已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最后两句,就是应用了呼应,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有身临其境之感。 藏与露的处理也是山水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中国画贵含蓄,藏得好,可以使“无景色处似有景色。” “形不见而意见。 ”山水画中, 常借烟云掩映, 隐去山间水涯许多景物, 使人觉得江山无尽、气象万千, 从而引发观赏者的想像与联想,使有限变无限, 画面反而更显得丰富了。有时藏是为了露。正如郭熙所比“山欲高, 尽出之则不高, 烟霞锁其腰, 则高矣。 ”传说有位著名老画师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他的学生的创作能力。众多学生所画的均令老画师不满意, 唯有一名学生的画受到老师的赞赏。但见画中一座挺拔的高山,林木葱茏, 云雾缭绕, :山间看不到寺庙, 甚至连庙宇的一角也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 时隐时现,通向山脚下的小河边。河岸上一个小和尚正在用水桶打水。观众初看这副画时, 一定会心生疑惑: “庙宇在哪里呀?”仔细观赏并思索之后,才会悟出深山中隐藏着寺庙。该画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准确的理解并把握了话题中的一个“藏”字的含义。巧妙的处理画中物象的“藏”与“露”的辩证关系。该藏的藏, 该露的露, 寺庙要藏, 而蜿蜒的山路、打水的小和尚就要露, 否则直接画出寺庙, 即便是画出庙宇的一角, 也谈不上是藏。但如果不画小路与小和尚打水,观众也联想不到山中有寺了。 要创作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仅有绘画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生活修养。艺术要反映广阔的生活,就必须要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并广泛汲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借鉴、活用。清代唐岱说: “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有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 皆成天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成天坐在画室里仅靠,临摹传统作品,师法古人是难有长进的, 必须深入生活,走近大自然, 大量写生, 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画家来说, 生活不仅要广,更重要的是深。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要探微钩沉、融会贯通。黄宾虹大师说: “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 ”这个化境, 指的就是高档次、高格调、高品味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