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孙立新是“孙荣记”第四代传人。1981年,在父亲孙同鑫的争取下,孙立新获得了红旗瓷厂的一个入厂指标,13岁的他成了厂里最小的工人。
入厂头三年,孙立新练习的是陶瓷制作的基本功---学画线条。那时候,孙同鑫总会在儿子练习的时候,悄悄绕到他背后,猛抽他的笔。如果练得不认真、不使劲,笔会很容易被他抽走。如果发现儿子和别的学徒偷空聊天,他会抄起凳子就砸过去。
严密的监督与苛刻的管教令父子关系十分紧张。父亲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急躁,便想方设法为儿子找更好的老师。17岁那年,经王隆夫的引荐,孙立新投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傅周海门下。
傅大师教学很有特点。他告诫孙立新,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眼界一定要高。搞陶瓷也一样,要读好书、看好画,不能把眼界看低了。在孙立新看来,傅周海如禅师一般的教诲"点醒"了他——陶瓷制作是一门海纳百川的艺术,而绝非普通的技术。
之后,孙立新陆续进入陶院、职大等正规院校进修,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创作出有别于传统更有思想内涵的作品。
“跟传统不同,他有一些新的东西,吸收了一些外来的营养。”谈及儿子,孙同鑫觉得,在孙立新的身上,既能看到传统的延续,也能看到创新意识的迸发。在昆明园艺世博会上,受邀请去表演的孙立新亮出的就是拉坯的绝活。
1998年,孙立新创办了“孙公窑”陶瓷研究所,有媒体评论说,这个研究所看起来更像是孙立新曾祖父经营的“孙荣记”作坊。2001年,制作现代陶艺制品的“陶吧”流行,“孙公窑”也改做现代陶艺。2003年,现代陶艺制品滞销,“孙公窑”又回到复古路线,孙立新也重拾自己的专长——青花瓷的设计和绘画。
近年来,艺术陶瓷的市场很大,孙公窑的发展很迅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在百花齐放的陶瓷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孙立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孙荣记”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而它的形式,离不开创新。经四代传人演绎,“孙荣记”在新时代里,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