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与秦汉陶塑
“俑”产生于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想象着死者可以在冥界过着和人世一样的生活,随葬品中就出现了模仿仆从、侍卫、乐舞伎等身份制作的偶人,以及一些动物形象的玩偶,并统称之为“俑”。
彩绘的秦俑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20)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初步巩固和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国各民族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阶段。秦代中国第一次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显示出他的统治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同时在他统率下的国家和军队也有着一往无前的豪迈气势。这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渗入到当时的艺术作品中。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陶车马
1974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发掘出的兵马俑,向当代的人们展示出秦代艺术雄伟壮观的风格——数千个真人、真马般大小的兵马俑,列队而立,整装待发,有穿盔甲的武士和着战袍的兵卒,他们手执各种武器,看上去,有的是在军阵中作前锋的武士俑,有的则是步兵俑和车马俑;而最能显示当时军事实力的,则是四匹一组雄健强壮的陶马拉着的战车。兵马俑坑展示出人马并用、军容整齐、步兵和战车混合编制的势不可挡的秦军阵容,再现了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
西汉陶仪卫俑,通高49厘米。
江苏徐州市博物馆藏。
西汉陶车马
这批陶塑运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分件制作,粘接成初胎,再于表面覆加细泥,运用了塑、捏、堆、贴、刻、画结合的技法,把几千位不同年龄、不同军衔、不同性格、不同地域的武士俑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些武士俑个个身穿战袍,勒带束发,足登方口齐头履,有的手执弩机弓箭,背负盛置铜矢的箭袋,有的手执长矛,腰佩弯刀铜剑。其中有须髯开张、气度昂然的壮士,也有生气勃勃、稚气未脱的少年兵,有面容清瘦、长须可捋的老兵,还有高冠披甲、身佩长剑、凝神沉思的将领。还有那高1.5米、体长2米的陶马,膘肥体壮,小耳大眼,口裂较深,前肢柱立,后腿若弓,筋骨强健。这些活灵活现的战马昂首挺胸地排列于军阵之中,衬托出军阵的威武雄壮。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陶塑艺术史上的创举,秦代的陶工以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令人叹服的写实能力为后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东汉观剧俑
汉代是中国雕塑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俑的种类、数量、材质、水平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无论如何,进入西汉以后,秦始皇陵俑坑中那样仿若真人的大型陶俑,已成历史绝响。汉代皇帝的陵墓沿袭秦始皇陵规制设置随葬兵马俑群,数量不少于秦代,但体量明显缩小,高度一般是50厘米~60厘米。考古发掘中发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初年的两类陶俑:一类是完全沿袭秦俑旧制,俑体上直接塑出服饰,施以彩绘;另一类与秦俑造型风格迥然有别,是裸体男、女塑像,然后披穿帛衣。
东汉杂技俑
在汉代,除皇帝以兵马俑军阵陪葬外,一些地位显赫的将军死后,也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而一些出土的侯王墓葬中,除有武士俑陪葬外,家奴俑和伎乐俑也屡见不鲜,体量小于帝陵制。到了东汉(25—220),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在政权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墓葬中还出现了与真实田园生产、生活场景相配合的微缩陶俑群,造型更加生动传神。
六朝女俑
西汉中期以后,陶俑开始出现新的面貌,一方面是雕塑手法更加大胆、自由,从此前对人物形象细致逼真的刻划中走出来,转向更注重整体、简练概括的塑造;另一方面,在表现的对象和题材上也比以前更加广阔多样,更注重对世俗生活和娱乐场面的表现。如1969年在济南北郊西汉墓出土的彩绘陶乐舞杂技俑,陶俑的制作均采用模制,先涂白粉为底,再以朱、黑、褐、绿等色彩绘。这是一个将表演者和观赏者设置在同一个场景中的陶塑群,整个陶塑群被安置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长方形陶盘上:后侧为伴奏乐队,其中有吹笙女子两名,还有鼓瑟、击小鼓、敲钟、击磐的男子各一名;中间是正在表演舞蹈和杂技的男女演员——有两名载歌载舞的女子,还有四名作倒立状和翻跟斗状的青年男子;场景的两侧还有七名长衣广袖、拱手而立、凝神观看的观众,其中右侧三人,各戴冕冠,面前置两个大酒壶。在整个场景中,观众、乐队、表演者之间的空间关系设计得井然有序,人物主次分明,把一幅贵族宴乐图立体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的创作者着力捕捉和描绘的是人物的动作和神情,人物造型稚拙可爱。而从题材上看,这件陶塑群以乐舞百戏代替了家奴劳作,揭示出这一时期贵族阶层家居享乐方式的变化。
东汉说唱俑
西汉后期至东汉,陶俑表现的题材和内容都更加广泛、丰富,骏马拖车的陶马车和成群的男仆、女侍俑、乐舞俑,是当时常见的题材。在已经出土的乐舞百戏俑中,最传神的是成都市郊出土的“说唱俑”,这类俑都是赤裸上身,以及各类“舞蹈俑”、“吹奏俑”、“坐俑”、“背娃俑”等,重庆出土的“持刀俑”、“击鼓俑”、“抚琴俑”等,也都塑造得生动朴实,充满生活的气息。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动物陶塑也十分成功,四川绵阳出土的陶马、陶狗,成都羊子山出土的1.5米高的架车陶马,还有河南辉县出土的一批动物陶塑,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神韵。
唐代胡人乐师骑驼击鼓俑
在题材方面,除了保留以前的武士俑、文官俑、歌舞杂技俑等陶塑外,还增多了模拟庄园全貌的陶塑作品,常见的有庄园城堡,内设高大的多层楼阁、水阁、仓房和田地,还有劳动者负重、铡草、在水田里劳作的场面,有执箕、握铲、扛犁的农夫俑,有腰间还佩有环首长刀的武丁俑,有在庄园中提壶、持瓶、扫地、剖鱼的勤杂俑和庖厨俑。这些俑真实地再现了东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统治下的庄园经济图景,同时也揭示出汉代较之秦代偏于务实的审美取向。
东汉抚琴俑,通高36厘米。贵州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