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1940年5月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工书法、篆刻,国画以花鸟见长。作品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出版有《韩天衡书画印选》《中国篆刻艺术》等四十余种。所著《中国印学年表》获全国首届辞书评比奖。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画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名。范围太大了,一般来说指水墨画。今天也是从这个概念出发给大家介绍写意水墨画。为什么是写意呢?为区别于工笔水墨画。中国画意境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成熟大致在唐宋之际。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是写意水墨的吴道子,一个是李思训,工笔水墨,双雄并立。唐玄宗对艺术有很高的鉴别力,他把这两个大画家请来,让他们在京都长安的大同殿两块大墙壁上各画一幅嘉陵山水。这个很厉害啊,两堵墙,一堵你吴道子画,一堵你李思训画,绝对见功力的,而且绝对有比赛的味道。李思训是工笔,画了整整三个月,而吴道子是大写意,拿起毛笔就笔走龙蛇一天全部画完。叹为观止啊。你李思训在那里抠啊抠啊一层两层,人家都烦死了,不像吴道子拿起笔来呼的一扫,电视台就喜欢这个东西。电视台里宣传的东西为什么有时与我们艺术界的审美实况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它是强调取悦于人的,要有商业效益,而搞艺术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不能看的,看了以后太艰辛太惨不忍睹啊。所以写意水墨画很沾光。我今天就来从五个方面来讲讲写意水墨画的欣赏与创作。
第一,笔。这支笔真是神奇。汉代有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叫蔡扈,(蔡文姬就是他的女儿)他有句话讲的非常好,道是“笔软则奇怪生焉”。正因为它是软的,所以可以生发出许多奇奇怪怪的艺术的笔墨来。西方人用鹅毛笔、用钢笔都不可能产生出那么丰富的效果来。它有弹性,柔中见刚,吸墨量非常大。比如油画,就算快也要画上个把月。我如果要画大写意的泼墨荷花,台子那么大的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不是马马虎虎完成的,要画出味道来。毛笔在这里发挥了很大功用。油画要一点点抠,不行了刮掉再抠。我们中国大写意的毛笔一笔下去动都不能动,加一笔痕迹就出来了。这支毛笔柔中有刚,能粗能细,能放能缩,能湿能枯,还有那一种笔像中国的毛笔一样具有如此神奇的功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毛笔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也可能是最具极致的东西。我记得大概十几年之前我在美国讲学,我就讲中国最重要的就是一根线条。这一根线条既是一个艺术家长期艺术探索的总结,又是他艺术个性的凸现。一根线条要反映出艺术家对中国五千年文明与哲学的集中把握,这我绝对没有夸大其辞。在鉴定字画时,只要露出一个头来,我们往往就知道是谁画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这根线条里。不同年龄、不同修养、不同性格的画家书法家一根线条出来,里面表现的旋律和内涵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是人人都能看出来,只有专门的研究家才能看出这种差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对这只笔的认识和欣赏很重要。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先看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的一张画。他的用笔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这根线条侧锋进去,调整到中锋,给人感觉圆润而肥厚,表现了水上植物荷花的杆子的味道,一笔下去就成功了。所以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墨大家一般都是杰出的书法家,书法的线条与绘画的线条是一致的,但也有很多书法家无法成为画家。因为写字的笔墨变化不多,而绘画要求笔墨的变化和造型的能力。这就好像杰出的油画家有时很难成为杰出的中国画画家一样,这往往与用笔这一关不过硬有关。
画竹子与书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他完全是书法的表现。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其他画不好,但竹子还可以。我拿粉笔画给大家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6 岁拜师学艺,老师说,“你不能单学字,也要会画兰花和竹子。”后来我体会到确实是有关联。竹竿—篆书的线条,有质感,很爽利,“节直心虚”嘛;竹节—草书的线条;发竹枝—草书的线条;竹叶—楷书的线条,笔笔圆润中锋。为什么要画兰花呢?线条要圆润,这对写字很有好处,看八大山人的荷花,如果线条不圆润,就没有水上植物那种肥厚而具生命力的味道了。所以欣赏中国水墨画第一就要会欣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