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干道甫不是景德镇人,他是安徽全椒人,是秦锡麟的研究生。1996年陶院毕业后先到北京工作,然后考研又考回了景德镇,现代青花是他的研究主攻方向。曾经有一篇报道,开篇就写秦锡麟当年如何四处奔走,想尽一切办法将他留在景德镇,“因为他有才”。所以,干道甫现在的正式身份应该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师。
一个传承者,其实是十分在意自己的出身与背景的。
画风现代的干道甫其实是一位很注重、也很善于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和灵感的艺术家,有一次,他拿起一块有些年头的青花瓷片,告诉我他就是通过这些碎片和古人对话的。他现在生活的三宝村在
1000
年间一直都是景德镇一个最重要的窑口,类似他这样的驻扎,似乎更多有接地气的意味。
和他著名的老师不同,阿干的陶瓷作品多为瓷板画。
我认为,阿干把平整的瓷板当作画布与宣纸了,他也的确制作过一部瓷质的书,曰《青花史书》。对陶瓷这一材料的抚摩与把握,是很多景德镇陶瓷艺人的日课,而对青花料料性的驾驭与运用,则成为很多外来客一直难以拿捏的难题——幸运的是,阿干在这两方面,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便利与悟性。
是的,悟性。我相信阿干的很多作品都来自他的灵光乍现,那不是一种理性所能描绘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感觉。
2008
年,董克勤开始张罗“宝蓝瓷”时,阿干以设计总监的身份,成为那套实在可以形容为“景德镇灵光乍现”的餐具的灵魂。应该是一深秋时分,阳光很充沛的日子,我在环球展厅外的草坪上和阿干聊天,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非常惊讶于他的年轻,后来才知道其实是他的娃娃脸掩盖了岁月的痕迹,阿干尽管依然称得上年轻,但其实已经到了应该出成果的时候了。
正在出成果的阿干其实更多的时候像一顽童,这是一个天性与天资都不平庸的人。
我曾经无意间翻阅过阿干的创作笔记,在并不连贯的句子和词汇中间,站立着一个文思泉涌的打捞者,他有太多的想法需要记录、整理和实施,情急之下,甚至干脆就在笔记簿上勾勒速写,一年下来,阿干的笔记厚厚一摞,如果你不小心拣到一本,还以为是哪个孩子的淘气。
没有谁会想到,其实那是青花流过干道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