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戴德全打来的一个电话,希望我给他提供一些资料。出于自然反应,我问了一句他要这些资料的用途。因为双方不是很熟,仅几次业务上的简单接触而已,所以这句话一问,让他明显有些为难,但有所求又让他不好不说,电话另一端的话语于是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了。从戴德全含蓄的话语中,我听出了这么个大概:他在整理材料准备回辽宁老家参评省大师。
这个电话让我感觉到了戴德全的无限张力。
从理论上来说,评大师靠的应该是艺术水平。很多人之所以对大师与评大师存在抱怨、质疑甚至愤懑,就是因为中了这种理论的毒,认为大师代表着艺术水平的高度,就像净空法师说的“佛称大师,菩萨都不能称”。实际上,评大师和创品牌是一个理。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同样一款产品和一个品牌,你可以不作任何变化,通过宣传或向特定的职能部门申请,使之逐步成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品牌,使之溢价、增值更大。
同样是从事陶瓷艺术,做的东西还是那东西,水平也还是那水平,但可以通过宣传或向特定的职能部门申请,使之逐步成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高工或大师,使之溢价、增值更大。
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的人马数百上千,想通过评高工评大师来实现溢价、增值的人同样数百上千,难度非常之大。这便有了不少异地参评者,戴德全只是后来者之一。
关于异地参评,有人认为陶瓷艺术类的荣誉职称还是在景德镇参评更具含金量,在外地评的荣誉职称到了景德镇,便有橘生淮北的现象。但我觉得这与戴德全回辽宁老家参评却是两回事。
戴德全在景德镇呆了近10年,以其原有的绘画功底,转移到陶瓷绘画上来,画了近百幅老虎题材的瓷画,水平很高,各方的评价也相当之好,但因为没有高工和大师之类的称谓,所以溢价、增值不大。他在景德镇参加评高工或大师,一来因为户籍条件受限不允许,二来难度特别大,而参加辽宁老家的省大师评比,情况则大不相同。在辽宁,参加省大师评选的人本身就不多,陶瓷类的则更是微乎其微。这样,戴德全的竞争压力非常小,胜出的概率极大,成为省大师的可能性极高。特别是经过几年之后,戴德全再以辽宁省大师的身份参加国家级大师的评选,那时,他虽然还是要面对很多陶瓷类的竞争对手,但我们评比中按的省别分配名额的做法,使他还是具备前面所说的评省大师的同样优势,胜出概率大增。也就是说,未来的几年里,戴德全的国大师也触手可及。
同样是戴德全,同样是他画的虎题材作品,随着辽宁省大师和未来国大师的评选,溢价、增值则无可估量。
这就是我所感觉到的戴德全的无限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