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让人发现自我存在的观照空间
一件作品,打破欣赏界限,仅仅让人们觉得“好”是不够的。见过吕金泉教授拉坯的人都知道,他让手下的坯体成了心理寄托,器型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器型的线条等都在他内心细微感觉支配下完成,整个形体微妙地偏离周正、完整的规范,模样清新别致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回味。比如以童子为主题不同形貌的盖罐,像《闲情童子》、《天真》、《快乐年华》、《金色年华》、《童·禅》等等,个个贴近日常生活,尽显童子纯真性情,通体高雅、清净,富含诗意。笔者欣赏之余,想到一个问题:
“那打破界限之后会怎样呢?”
“瓷器的造型,实际上考虑的是人与瓷器的关系。”他介绍说,以“用”为切入点,找亲和力、亲切感,选择“盖罐”造型来作为切入点,探索、演绎、提升造型美,可以更好地反映自我与瓷器不可分割的情结。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笔者问,“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实际上都要思考人与空间的关系?”
“ 是这样, ” 吕金泉教授说,“造型是陶艺灵魂,造型与装饰不可分割。”
显然,这是事关形而上层面的思考。在人和空间关系背后,需要思考个体与整个世界相处方式,寻求心灵的意义。而吕金泉创作的艺术瓷器,则给当下人们提供可观照空间:立体的瓷器自身是一种空间,所放置的环境也是一种空间;造型、线条、色彩装饰、材质等等,都彰显空间存在。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发现新世界,进而意识到自我及心灵的存在。
在吕金泉教授的书桌上,有一个黑褐色的茶叶盖罐,手感微糙厚实却又温和实在,让人仿佛回到乡村童年田野。吕教授笑着说,这样的原生态“野味”作品外国朋友也很喜欢。究其原因,是人没有自然生活状态。他曾在一篇论文里提到,“快节奏、高度紧张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渴望回归人的本体并自由宣泄情感。……高度理性的世界与人们渴望得到的情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它从另一个方面扼制了人们情感的自由表达。因此,很多人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质朴、自然的生活陶艺上。”这也是他创作盖罐瓷器系列作品的一个注解。然而,综观吕金泉教授的艺术求索和创作进程,他的价值和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
因为,情感的自由,自身精神处境的改善,都可以通过艺术途径得到实现。吕金泉教授的作品,凝聚着文化思考,深切关怀到当下心灵,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新的美学境界,使人在直觉顿悟和返观自我的过程中,让困顿而压迫的灵魂得到美的、抚慰性的纾解,从而能去创造更好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