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生活的思考者
自9岁开始学习绘画的吕金泉,在1983年填报高考本科志愿的时候,本能觉得景德镇陶瓷学院是绘画的好地方,跟陶瓷艺术没什么关系,没想到接触到陶瓷设计制作艺术后,竟一发而不可收——作品多次获得极具国内外重大影响大奖;
作品多次被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功高价拍卖;
部分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0年中国十大文化产业经济新闻人物;
2010年入选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大家;……
回望近30年的过往,关注生活本身,关注作品与生活的文化思考,一直是吕金泉锲而不舍的追求。
1986年,经过四年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刻苦学习的吕金泉参加“西北行”采风活动,途中在书摊看书时,被《美在民间》这本著作深深吸引,书中内容与他的专业有很多关联,让他如获至宝。这本由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家张道一先生和他人合著的书,无形中与年轻的吕金泉学习创作过程的感悟和美学追求想契合,随后的采风使他更加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对其自我意义。本科毕业时他考上硕士,从事日用生活瓷创作和研究,这也让他把自己的创作基点放在了民间美术上,开始形成自己对造型的思考方式。当1990年硕士毕业的时候,吕金泉已经有不少作品获得奖项。他在1990年设计创作了三套咖啡具,其中一套名为《和》的咖啡具于2007年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在于有思想,他能够把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吕金泉说。在他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12年期间,边创作、边思考,发表众多作品和论文并获奖项,但这都不能使他满足。2003年,他考取张道一教授全日制博士生,在东南大学艺术系攻读三年,主要研究手工生活陶瓷艺术。三年苦读和思考,给吕金泉的创作带来很大学术提升,让其作品进入新高地。
“如何让作品从造型到图案既有生活化的美,同时又具有时代精神和理解?”多年来,吕金泉一直在思考、在实践。在博士毕业后创作的系列盖罐作品中,他将生活的理念融于其中,通过器物实用的品格,演绎作品的亲切感和亲和力,使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和内涵。我国著名陶瓷艺术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导杨永善先生惜字如金,说吕金泉是“在传统上有创新”,这是很高的评价,一时传为佳话。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看来,吕金泉是一个追求恬静幽远境界的人。在吕金泉家里,有他亲手设计制作的日常用具:笔筒、花盆、酒罐……看似形态普通,颜色淳厚,却别有韵味;看似随意放置,却让整个环境质朴天然,毫不突兀。在这样的环境中交谈,让人轻松愉快。我随口问吕教授:“创作中有痛苦吗?”“没有。创作过程很快乐,因为自己关注的、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