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实感”唤起欣赏自觉
吕金泉教授的作品并非“曲高和寡”。上至七旬老太,下至弱龄稚童,都喜欢他的作品。像多种造型的“童子系列”瓷瓶和盖罐,每次展出都是热点,很多人说不出原因,但就是感觉喜欢、感觉美,可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他的多种型制的瓷瓶和盖罐,源自日常生活实用性器皿,但又不同于传统样式,让人感觉很亲切,没有距离感。吕教授说,“陶瓷是生活的,而‘用’,是其美的品格。”所以,他通过创造“实用”这种实际生活经验中积累的感觉,激起观赏者内心的共鸣,调动其精神愉悦,打破个体内在与美的距离,让观者和作者的精神空间迅速贴近,产生心灵互动。这种“实用”,不是粗糙、散漫、低俗,而是雅致、指引和升华。有权威研究者指出,这与吕教授有深厚的传统工艺基础有关,也得益于他现代艺术训练的高超表现。
吕教授说,“艺术家和匠人的根本区别,在于艺术家有创新性,而匠人是重复手工劳动,重复表现。”在他的瓷器作品中,善用釉色,各种装饰手法纯熟,综合运用水平高超。同时,题材、装饰图式、釉色对比等,富有现代性和创造力,体现了内心价值观和精神底蕴,以及对社会、对人生深切的人文关怀。在他看来,传统的细致分工,在过去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从创新角度看,“培养了有惰性的艺术家,”他说,“一定要有思想,无思想则盲目重复。”
在一些人听来,这些话语有些刺耳,但事实却不容回避。外地人看到景德镇街道两边的瓷器,感觉同几十年前比无大的改变,因为造型还是很多年前的;很多传统作品与当下展览不相称,要么体积太大放不进去,要么器型和装饰与展览的格调、氛围也不相配,无论是思想还是审美趣味,都已落后于时代。
2008年,他接受“中国奥运荣誉纪念文化艺术工程”头号项目 “盛世将军瓶”的设计创作重任。该瓶全高2.08米,仅瓶身就需要八个工匠合力围做才能成形,帽盖大到连拉了几十年坯的师傅都是头一次遇到;吕金泉和他的搭档方利民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做就把“盛世将军瓶”做成景德镇有史以来瓶体最大、造型最新、图案最多、挂釉最满的绝无仅有之作。整个过程中,设计要求不断被他逼得一再拔高:历代将军瓶做曲不做直,他敢做;古来没有戴帽的将军瓶,他敢戴;从来没有人将上百幅书画作品绘于一瓶,他敢绘……景德镇行内人说,只要吕金泉加一分敢劲儿,现有陶瓷工艺就得多几分难度。吕金泉对小件作品的创作尤其讲究独创意味。曾有旁观者这样描述道:“对于自己的作品,他一定要自己全部来完成,而不是将后期制作放手交由师傅们完成;他很在意从纸到泥的二次创作过程中的感悟,有时为了做好某一作品局部,他反复亲自拿捏其形,用心体会个中情感,直到怎么看都顺眼、怎么摸都顺心才肯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