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研究刊载 了了亭 资讯:怎样在以美为本的前提下树己品牌呢?
我的体会有三点:其一要有永不停留的奋斗姿态;其二要有永远为美的奉献精神;其三要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
①永不停留的奋斗姿态一定不可少:我今年七十岁啦,我还要为段氏古彩的发扬光大和方氏古彩的不断完善、成熟而画古彩,为创造古典美与现代美的融合而探索,为古彩彩绘的新工艺理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而辛勤地劳作。我的古彩虽然得到社会和收藏界藏友们的承认,市场已逐步打开。但操作以来却不如传统的彩绘工艺简便和易于掌握。所以,新的彩瓷工艺的操作程序还未理得很顺当、很条理,不便于传播。探求一种用于自己古彩的艺术语言,整理一套适合自己古彩的工艺操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古彩的创作之路。只有永不停留的奋斗姿态,才能使自己方氏古彩的品牌树起来,才能使段氏古彩根深叶茂,发枝发桠,永葆青春。
②永远为美的奉献精神:康熙五彩的仕女人物是当时陶工远学前辈陈老莲;近学同辈吴友如、钱惠庵,借鉴杨柳青年画、新安木刻而自成一体的。优美的仕女人物身段、秀美的仕女脸蛋,富有灵气的树、石、草、点,是康熙五彩当年的立身之本,是古彩仕女的优秀传统。然而,当雍正粉彩悄然兴起的时候,康熙五彩(也就是今天的古彩)就成了民间艺人养家糊口的手段。瓷器在手中停留的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形象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正。由于不了解上流社会妇女的生活,背景也千篇一律,形式化、程式化、概念化,从清末到民初每况愈下。直到段氏古彩的出现,古彩又开始兴盛,段氏古彩在古彩人物上的历史功绩是功不可没的。现在好了,退休后有丰厚的退休工资,有富足的创作时间,应该努力探求新路,使古彩艺术迈上新的台阶。这时倒使我想起青年时代的那种“赶超英国”的拼命精神。现在老了,各项条件都很优惠,就应静下心来为古彩画点可视作品,供后来人参考。“犬守夜,鸡司晨”,人应该尽点历史责任心;“蚕吐丝,蜂酿蜜”,人应该懂得回报社会。我的中专、大学是吃人民助学金、调干金,完成学业的,人民给予我一切,我要将一切奉献给人民。不能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更不要受“大师现象”影响,为“大师”而奔走,浪费了对老年人来说非常宝贵的时光,在来日无多之时应多做点实事,要珍惜“夕阳红的灿烂与从容”,我要画古彩,画到生命的永远,给后世留点可以借鉴的作品。
③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我在离开教学岗位之前,并没有取得教授资格证,获得学校内聘的教授称号是后来的事。在绘瓷方面也没有取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但我从来就没有看不起自己,张志安先生曾开导我说:“拿起钢笔能写出具有教授水平的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和专业著作,拿起料笔能画出具有大师水平的陶瓷作品。不是教授、大师,却能做教授、大师的事,有什么不好呢?“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及天”,这番话指的就是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为此,我在学术上从来就是用教授的水平要求自己,在陶瓷作品的创作中从来就是用大师的水平衡量自己。对自己从来不降低标准,处在这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要有老一代陶瓷艺术家的胸襟、学识、修养,心中只有一个信仰——对艺术的无限忠诚与执着。不能遇到挫折就不去做学问、不去研究学术,不去练功,不去画古彩,不去写文章谈体会,推卸责任,不去画示范作品,为后人排忧解难,为后世修桥铺路。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需要的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
此外,画古彩一定要了解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理解他们心目中对美的要求,才能真正树立“方氏古彩”的品牌效应,才能在段氏古彩这棵参天大树的护佑下拙壮成长。
什么是我们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呢?主要表现在正统、稳定、厚重、明朗、端庄和寓意。
[正统]主要表现在美学思想上与收藏心理上,要求有中国味,即中国绘画艺术中传统的民间画味、传统的文人画味、传统的宫庭画味。讲究师承、出身、流派,爱从血统、血脉上看艺术品,是名家登堂入室的弟子,还是科班出身的学子,否则是旁门左道,不喜欢混血儿。所以我的古彩紧扣住段氏古彩的用笔,工笔重彩方向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