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美为本,树我品牌
陶瓷研究刊载 了了亭 资讯:创造“既有段氏血缘,又有方式特征”的古彩,就应牢固树立以美为本,不美的东西不应该是段氏古彩的,也不应该是方氏古彩的。作为我们的导师,段茂发先生的古彩人物和古彩花卉是很美的,作为他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要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服饰、美的意境、美的图案、美的色彩、美的观念所构成的美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什么要以美为本?我想理由有三点。
首先,美是一种原则。潘天寿先生说:“美有如火的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旋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极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又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财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美为本,就是以人为本。因此美是各类艺术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美是一种标准,是衡量一个美术家造型能力、绘画能力强弱,艺术修养高低、作品好坏的标准。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就是这个道理。居于这个道理,美还是一种责任,我们不能把不美的东西留给后人,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能把不美的东西卖给收藏者,让藏友们蒙受损失,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以美为本是我在古彩艺术、古彩学术的求索之路,也是我维护景德镇声誉的一种原则,是我用毕生精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为景德镇重振雄风的精神状态。同时,又是我创造美的行为准则和宗旨。
其次,美是一种纽带,据心理学家说:美之所以让人关注,是因为人类有“爱美的本能”。美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建造了美丽的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美让人们造就了泰山、华山、黄山、庐山,美引导人们建造了像北京、长安、洛阳、武汉等文化古城,吸引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游览名胜。同样的道理,为了美,景德镇的一代代陶工,造出了“此物应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美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与海上航线运向世界各地,使人了解中国,同时又使自己了解了世界,美是一条纽带紧紧地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联系在一起,致使千年瓷都景德镇成了法国路易十四王朝所向往的人间圣地,一个创造瓷器、一个创造美的圣地。千禧年后的第一个辛巳年I即2001年l,我六十大寿,为自己画了两块贺寿盘,一日“修身求寿”盘,画的是一双绶带,三组绣球花,一块“厚德载物”的大石头,意在修德、修身、修长寿。旨在告诫自己,不要因琐事生气,影响身体健康,应修身长寿。二日”富贵高寿”,画的是三个大寿桃,一朵正待盛开的牡丹,意在多福、多寿、多富贵。因为,退休后与老伴的退休金合在一起数干元,日子过得虽然算不上富裕,确也算得上“小康”人家。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自娱自乐,却引起了许多藏友的共鸣,纷纷要这两件作品,十年过去了,“修身长寿、富贵高寿”一直赢得收藏界的赞誉,还有人写信来讲“这是两件经典之作,不仅意思好,而且画得好,色彩艳、意境美”。可见自古以来美是一条纽带,大则可以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连在一起,小则可以将陶艺家与收藏家联系在一起。
另外,美还是一种文化,人们习惯地把绘画艺术称作美术,美术是一种美的艺术,也是一种美的技术,更是一种美的文化,美是一种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统一;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材料美和工艺美的统一。陶瓷美术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古彩是陶瓷美术中的一种美学形式,更是用美学形式反映民风民俗、历代先贤的社会实践的美学文化。古彩的题材无论是祥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都有一个美好构思,祥瑞题材如富贵高寿、白头齐眉、连生贵子、连年有余;历史题材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寸之舌、四海为家等等,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仕女都有一张秀美的脸孔,“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英雄多是剑眉凤目、豹头环眼、文人雅士多是潘安再世、宋玉还魂;老者多是鹤发童颜、老当益壮,孩童多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等等正面形象;优美地居住环境,如仕女的居住环境,优雅、安静、富有深闺内院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居室周围多种青竹、芭蕉,多修假山、莲塘,水中鸳鸯相亲相爱、游鱼成双成群等,岸边桃红柳绿映衬其间。室外燕子绕窗,黄鹂歌唱,室内装点着博古、檀香、琴棋书画,展示着主人的修养与情操,楹联、扁阁、条幅、中堂表达着主人的信条与准则,尽显豪宅深闺大户人家的人文风貌与人间佳境。从员外、官宦人家的后花园,到皇家后宫的上林苑,到处都是“山光照槛水绕廊,五云归送春风香,小鸟枝上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美不美?美极了!林风眠先生曾经讲“艺术的第一利器,是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