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研究刊载 了了亭 资讯: 形式与美感,又叫形式美(通常称形式感与美感,亦称审美),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作风,往往影响你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对形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者艺术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的具体体会是:
(一)以我为格,扬我个性
以我为格扬我个性,本意就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审美情趣,技艺特长,采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在继承的基本上,探求工艺制作的新路,既保持传统,又不受传统束缚,画出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代表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格”在传统艺术领域里非常注重,特别是绘画艺术很强调立格,潘天寿先生说:“画格即是人格的投影”。在宫廷绘画、文人画,强调人格,讲究画品、画格。而画瓷等是工艺品制作,属民间艺术,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更由于民间艺术不落款、不署名。一个画种一个味,一个地区一个味,不强调每个人的格调,只强调有没有中国味。时代不同了,从事工艺美术工作者的队伍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的工艺美术工作者都是从大专院校毕业的,他们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特别是市场经济指导下的工艺美术作品,越来越讲究品格、风格、个性。因此,“格”的问题应运时代需要,摆在每个工艺美术工作者面前。强调每个工艺美术工作者的作品,具有自身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什么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呢?我认为“格”就是指艺术风格,由于它与作者的性格喜好有关联,所以叫艺术个性。风格也好,个性也罢,强调的都是与众不同。众多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个人作品的艺术特征。因此,“格”就是画家作品的风格与个性所构成的艺术特征。古往今来的名家巨匠为什么强调画格即人格、画品即人品,强调“文若其人、画若其人”呢?齐白石先生说“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画和瓷器自古以来属艺术品,又是商品,可以馈赠友人和满足达官贵人与商贾而投放市场卖钱。而多数画与工艺品的买主,只是喜欢收藏艺术品,并不是能画之人。至于笔墨、章法、气韵对他们来说是玄而玄的问题,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不强调画品即人品,画格即人格,那些粗制滥造、以劣充优、以假冒真的东西就会涌入艺术品市场。所以,古往今来把人品与画品捆缚在一起,让学画之人时刻告诫自己,树立赤诚的艺子之心。唤起良知,实际上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百益而无一害。
我古彩作品的艺术个性,比较明显。有些地方甚至与传统古彩相悖,我继承了古彩线描刚劲,但在用线时传统线条简洁,我的线条较为周密;形象上,传统古彩仕女人物比较古朴,而我的仕女形象比较秀美;传统人物不彩脸,我的传统人物彩脸;传统人物服装图案是用地皮图案、底心图案和戏剧服装图案来装饰;在色彩上,传统人物是大红大绿,我的色彩大红多、大绿少;在品位上,传统古彩追求的是民间味,我追求的是工笔重彩味,但我的古彩和传统古彩一样具有东方味、中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