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 彩
(了了亭 资讯 陶瓷研究 出品 文:童福萍)大学毕业,他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他在6月份报到,得知自己将在10月份开始教授基础图案和粉彩,当时没有教材全靠讲义,于是整个假期他都在备课。关于粉彩的操作他并不陌生,料性、油性、粉彩技巧等全都熟悉,遇到问题他就去艺术瓷/—、部所请教,从那些老师、艺人身上学习、总结的经验,都被他写入讲义中,传授给他的学生。
到了1 99 1年,只有三年教龄的邹晓松已经崭露头角, 由于陶瓷学院专业发展、专业教学的需要,他接受教研室主任的建议,担起陶瓷粉彩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重新对陶瓷粉彩全面摸索、深入研究。
对粉彩的研究,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摸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他慢慢觉得粉彩很有意思,尤其是它的材料所体现出的美感非常具有吸引力。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确实也钻研了很多,不光是从技法上去钻研,而且也从历代的作品中去做一些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他找了“珠山八友”的作品临习,解析他们的技法、填色技巧、用笔、染色等;他向祖父学画山水、母亲学画人物,还向部陶研所名家、瓷厂艺人讨教瓷绘工艺。他上粉彩课教授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绘瓷工艺, 教学生掌握油性、料性,学习辨认、调配颜料,试烧颜料。 邹晓松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独特、有特色,任何一个艺术品类都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而粉彩是一种工艺非常强的艺术种类,有较高的工艺“门槛”。工艺价值上,粉彩有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大量手工劳作:艺术价值上,粉彩不仅是画面呈现的艺术品格, 也体现了装饰与造型的关系,是型与饰的协调、纹与质的统一。正是因为受到传统陶瓷艺术的熏陶,又接受了正规美术教育,他总是强调:“忽视工艺会失去粉彩的价值和支撑,也不能把陶瓷艺术简单地理解为瓷上绘画。我们要在传统和
现代之间寻找契合点。’
他一直认为,尽管在现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的碰撞中,景德镇的生产、管理、销售方式上出现式微,并不意味着陶瓷文化的衰落,相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脉络一直在发展、延伸。
这种发展、延伸也体现在他对粉彩的研究、探索上。
尝试过程中,他在陶瓷粉彩材料的特殊表现力上进行一些探索,力图在作品中体现精与细的比较、粗与率的结合。 比如他的作品《碧荷丹莲》, 实际上把粗率与精致这两种审美品格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对比的效果,荷叶追求的是一种流淌的效果,很粗率,非具象,看上去是漫不经心;莲花,在细节的刻画以及在上色的时候采用的是非常精致的点染。
让艺术作品体现不同的风貌是艺术家的工作,邹晓松试图用现代艺术语言,表现传统创作理念、精神追求和意境。他的“芦荡系列”陶瓷作品,就从纹理角度考虑意境的呈现,注重细节表现,气韵生动。
他更多地从四个方面思考创作,遵循陶瓷应有的基本工艺规范;突显粉彩的工艺美,追求设色淡雅、描绘精细、画面匀称而柔和,形象刻画体现细节美:追求材质美: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反映他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这些思考肯定会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从现下来看,无论是艺术价格还是艺术价值,邹晓松早己被认可。早在1991年他创作的一块四尺八的粉彩仿古中堂, 画面选自“清明上河图”, 就已经被日本恩巴以4.8万元的价格收藏;这些年他获奖无数,市场表现惊人,又成长为陶瓷美术学院的中坚力量。
综合来看,他从粉彩山水到现代陶艺,现在又回到粉彩,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回归,而是多年训练技艺、锤炼思想、探索市场的结果。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扬弃地传承粉彩,下一次他又会带来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