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物题材是我国陶瓷纹饰中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悠久的 历史。
明代中国瓷业走上了繁荣兴盛的时期。明代瓷器上的人物题材十分广泛,早期受青料所限,人物较少出现在装饰上。但进入中晚期后,人物纹饰内容繁多,表现手法高超,在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如成化朝的历史人物、宗教人员,使装饰题材焕然一新。弘治、正德继承了成化时的传统,并进一步发展了人物纹饰。嘉靖、万历时期的人物纹饰更为丰富,凡前朝纹饰应有尽有,并创新了具有喜庆祝福的寓意人物,反映了明代社会意识形态和风土人情。天启、崇祯年间,瓷器装饰日趋简化,人物纹饰多为传统风格的继承,但在画法上却颇有新意,反映了各种艺术载体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刀马人物纹饰对清代人物纹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德时官窑人物题材较永乐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题材的拓宽上,如常见的仕女、婴戏、神话人物等,而且人物多与山水、庭院组合完整的画面,使纹饰具有故事情节。构图较永乐时期粗犷豪放,绘工亦较前期精细。民窑纹饰基本是以官窑为蓝本,画意豪放生动,线条较永乐时粗壮,虽绘工不及同时期官窑器物,但带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仕女图则为前朝所不见有。而那些仅寥寥几笔就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简笔写意更是官窑器物所不具备。
天顺朝饰有人物图的器物较多,以民窑器物较为常见。其布局疏朗,线条生动,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人物之间相互呼应,故事情节更趋完整。画法以一笔点划为主,亦有双勾填色之作,呈现出简笔写意的风格。画中的人物多逆风行走,神话人物后有光环一周。
成化瓷器是继永宣之后明代瓷器生产的第二个高峰,不仅人物题材增多,画法有较大进步,而且青花、斗彩竞相争妍,为人物纹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成化官窑人物纹饰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青花类器物的线条简洁洗练,彩绘类器物的彩料呈色纯正,以轻盈透稚的风格独步一时。特别是婴戏人物,更是以笔触细腻,线条流畅,神态生动,动态逼真著称,为后来婴戏图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画法仍以双勾填色为主,勾勒的线条细硬流畅,填色时一笔填满,少有浓淡阴阳之分。成化民窑人物纹饰受官窑同类纹饰影响较大,制作精细,构图简约,线条流畅,层次感强。人物的造型较前朝要小,缺乏前朝豪放的气势,高士人物发髻高扬,婴戏头额上方刘海飘扬为典型特征。画法以勾勒填彩和单线、平涂相结合。
弘治瓷器历来有“成弘不分”之说,就人物纹饰来讲,二朝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官窑人物纹饰不及成化时丰富。构图较成化时更为纤巧柔细,布局的空间较多,线条更加流畅洒脱。常见人物纹仕女图等以配有庭院的栏杆为主要特征,画法仍以勾勒填色为主。弘治民窑人物纹饰受官窑影响较大,无论是构图还是画法,均有官窑瓷器的影子。但另有一种简单粗放颇具写意风格的人物纹饰,以生动的画面,流畅飘逸的线条而且具有明朝早期的遗风。婴戏中人物的头部为圆形,画法有勾勒填色与一笔点划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