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悠悠千载,兴亡百代,景德镇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始终是以瓷的光芒来映照的。那么,景德镇的民风民俗,便理所当然地具备了与瓷业崇拜相关的千年血脉。
在景德镇陶瓷工人祈神的庙宇里,没有菩萨,没有土地,没有中国民间几千年来都享有香火的各路神仙,只有一捧高岭瓷土,一位为发展镇瓷作出了贡献的退隐官吏,几位技艺超群的工匠师傅,一批为窑工请命的瓷业英雄。他们被立祠祭祀,被堂而皇之地尊奉为“神”,成为了陶瓷工匠们的偶像,在迎神庆典中,享有着崇高的地位。除了瓷土神,一位相传点化了高岭村村民的老人,其余被人们崇拜纪念的,均真名真姓,其实,他们就是劳动者自己的化身。
在景德镇享受百姓香火的偶像,有两位最值一提。一是师主庙里的瓷业师祖赵慨,这是一位在晋朝入过仕的退隐官吏,字叔朋,曾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也许他官做得并不大,因为即使被奉为师祖,人们也并不清楚他入仕时曾担任过什么具体职位。只知道他退隐昌南之后,把自己了解的福建、浙江等地的制瓷技术,与昌南当地的制瓷技术结合起来,力促了昌南瓷业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官吏,无非一是政绩,二是文章。中国士大夫阶层,一般是做官做到失意时,才能产生好文章,如欧阳修被外放到淮北小城滁州,写下了流韵千古的《醉翁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王叔文事件被贬为永州司马,借山水寄情,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说起柳宗元,还真的与景德镇有些关联。他曾应饶州地方官员的请求,写过一篇关于瓷器的介绍文章,很短,不过一百余字,类似现在的说明书或广告词。瓷器是担任地方官的朋友准备进贡朝廷的,此文收录在他的文集中,也被转录在清代朱琰的《陶说》中。但柳宗元自己并未说明当时是哪位先生请他而作。后人有考证说,柳宗元的那位官吏朋友,即是当时任饶州郡守的元崔,如果属实,那么柳宗元在这则短文中尽情歌颂的美瓷,当属唐代还不算太出名的饶瓷了。以柳宗元的文化人格,饶瓷若不是真的在他眼中美如玉色,他不会像今天的一些文人那样只要有好处,什么话都敢奉承的。这么说来,民间关于唐代饶州名窑陶窑、霍窑的传说,就不会是空穴来风了。唐时昌南工匠当是十分自信,才会像陶玉一样带上瓷器产品入关自荐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