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夫尔瓷厂不久便取代迈森成为引导欧洲瓷业潮流的领头羊。
1 7 6 0年代之前,英国尚无任何形式的硬质瓷生产。直到1768年,威廉.柯柯沃斯(William Cookworthy)获得硬质瓷生产专利,并于同年从广州进口中国制瓷设备于浦利茅斯建立英国第一家硬质瓷工厂一一“新广州瓷厂”。175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斯三世也曾从意大利芒特角带回瓷土建立“中国瓷厂”生产硬质瓷。
四、 结语
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的贸易不仅给欧洲带来了瓷器,更重要的是,欧洲通过对中国外销瓷的仿制,尤其对景德镇硬质瓷的仿制,催生了欧洲现代瓷业。我们看到,在16-18世纪漫长的仿制瓷器的历程中,欧洲瓷业从无到有,其现代瓷业的格局也逐渐形成。从荷兰代尔夫特到法国利摩日,从德国迈森到英国斯坦福德郡,这些今日的欧洲瓷业中心皆源白对中国瓷器的仿制经历。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现代瓷业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中国瓷器的影响;或者说,是16-18世纪中国外销瓷对欧洲的出口促成了欧洲现代瓷业的产生。
当然,早期的欧洲瓷业在市场上并非一帆风顺。18世纪硬质瓷的烧制成功并不意味着其市场的成功。硬质瓷对生产工艺的苛刻要求和皇家贵族的狭隘管理方式限制了欧洲各地瓷厂的发展。尽管这些瓷厂因质量上乘的“真瓷”而获得声誉,但其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法国塞夫尔瓷厂曾占据8090的欧洲皇家用瓷份额,但依然经常处于经济困境之中。18世纪末,法国政局多变,塞夫尔瓷厂困境重重,其产品只能保持象征意义上的声誉而已。崇尚市场竞争的英国瓷业境遇也大体相似,柯柯沃斯的硬质瓷配方烧成难度极大,烧成损耗惊人。以至于不得不将落渣、变形等残次品推向市场以挽回损失。1774年,柯柯沃斯被迫将其专利权出售。1796年硬质瓷专利到期时,全国只有一家硬质瓷厂。专利到期后,斯坦福德郡等地的许多瓷厂纷纷开始生产硬质瓷,但不久后,这些瓷厂全部倒闭或转产硬质骨瓷。可以看出,羽翼初成的18世纪欧洲硬质瓷业的产品尚不能取代物美价廉的中国瓷器。
事实上,中国外销瓷在催生欧洲瓷业的同时,其廉价物美的日用瓷巨大的输入量也抑制了欧洲瓷业的发展,致使许多瓷厂不得不转产装饰瓷。
“18世纪中叶在德国的迈森、法国的塞夫尔和英国切尔西等著名的欧洲瓷器厂,主要生产的是名贵的装饰瓷器,而不是普通的用具,故生产的数量非常有限,在18世纪末全欧洲生产的瓷器总和还比不上从中国进口到欧洲的瓷器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