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硬质瓷的烧制
欧洲第一个成功生产出硬质瓷的国家是德国。18世纪初,萨克森大公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Augustus the Strong)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巨额资助化学家车恩豪斯(E.w.van Tschirnhaus)和炼金士博特格(J.F.Bottger)试制瓷器。在经过了无数次配方试验后,终于在1709年3月博特格首次宣称成功烧制出了三炉白色、透明的硬质瓷器。1710年1月,奥古斯特二世用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荷兰文发表宫廷最高敕令,宣布萨克森大公国研制成功“在透明度和其他特点方面与中国瓷器完全相同的瓷器”, 同时在德累斯顿建立皇家迈森瓷厂生产硬质瓷。瓷厂初期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在1713年找到高岭土后,迈森瓷厂才烧造出优质的瓷器。由此,欧洲在历时两个半世纪之后,终于成功仿制出“真瓷”一一硬质瓷。迈森的规模发展的很快,1 740年,瓷厂已拥有200个工人。新产业不久就成为萨克森公国最丰厚的财政来源之一。七年战争(1756- 1763)后,占领萨克森的腓特列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利用迈森瓷器偿还债务,他在一封信中曾写道:“我们现在,只有光荣、宝剑和瓷器。”可见当时的迈森瓷厂对其国家经济之重要。
迈森成功研制出硬质瓷后,严守配方工艺秘密。加上迈森瓷厂的生产工艺、管理等原因,产品仅限于高档的皇家用瓷,产量难以扩大至商业规模,根本无法满足欧洲市场对日用瓷器的需求。18世纪初的欧洲,各国对生产硬质瓷的欲望依然强烈。
虽然德国成功研制出了瓷器,但对欧洲其他国家而言,制瓷技术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真正使欧洲人系统了解中国瓷器的原料、配方和成型系统工艺过程的,是法国传教士殷弘绪(Entrecolles)。1712年和1722 年,殷弘绪分别写信将其在景德镇传教期间搜集到的制瓷工艺系统完整地介绍到了欧洲,其中包含详细的高岭土 瓷石二元配方的工艺特点。信件在欧洲杂志公开刊出后,寻找高岭土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席卷欧洲。
“十八世纪耶稣会士带回更多的中国技术资料并被采用,欧洲才生产出真正的瓷器,”显然,在历史学家阿谢德(S.A.M. Adshead)看来,欧洲的硬质瓷生产肇始于此。
1 7 5 0年法国奥尔良公爵下令在法国勘察瓷土矿。6 0年代,法国塞夫尔(Severes)瓷厂在利摩日(Limoges)找到高岭土矿藏,成功生产出硬质瓷。法国由此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生产硬质瓷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