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正文内容
论传统陶瓷的文化渗透在绛彩上的体现
作者:王安维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3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综上所述,浅绛彩瓷只在清末到民国初风行,它在源远而又流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竟短暂得像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但它那清淡幽雅的品格却又像一束耀眼的光芒,给晚清陶瓷增添了一种装饰手法并对后来的景德镇产生了以下的影响:
1
、自浅绛彩风行后,景德镇无论从事釉上或釉下彩的艺人都是大量使用宋元以来的纸绢绘画粉本,使官窑纹样变得古老而又陈旧。
2
、
继浅绛艺人之后,景德镇的艺人都要在瓷器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和雅号,题上诗词和纪年,促进艺人对书法和文学的理解,毫无夸张地说,晚清浅绛彩艺人是景德镇近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
自宋代以后中国的制瓷工艺大多集中在景德镇,明清两代的御窑厂均设于景德镇。官窑瓷器为帝王的专用品,所以品质精良为全国之冠,故明清两代的陶瓷名作大多数都是出自官窑之手,而景德镇瓷器也就成为了明清两代艺术瓷器的主流。清帝王朝结束以后,景德镇官窑从此停办,官窑良工散落到民间,景德镇民窑因而获益,无论技术与画工都受到影响,加上艺人们纷纷成立陶瓷研究社,在不断的改良和竞争的环境之下,制瓷科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无论瓷胎、色釉、烧窑的技术都获得很大的改进,所仿明清两代的瓷器皆能至以假乱真的地步,而彩绘方面更发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在陶瓷器上绘画纹饰,原本是一个极古老的传统,史前人类就已懂得采用色彩绘画图案纹饰于陶器之上,西安半坡及仰韶文化彩陶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到了宋代在陶瓷器物之上用一种或多种颜料描绘图案,早已成为民间艺术的特征,其中以宋代的磁州窑和吉州窑两地最为著名。到了元代景德镇的陶工采用钴料在釉下绘出图案,成为青花瓷器,一时风行海外,入明代又发明了斗彩和五彩,替陶瓷艺人增添了不少装饰手法,清代以后更把彩瓷色釉发展到五色缤纷的境界,差不多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制造出来;瓷器装饰与绘画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艺人们可以在瓷器上绘画任何图画而不再受到瓷质的局限。
清代官窑瓷器的设计都是由内廷所订,经宫廷批准后交由景德镇御窑厂依样制造,绘瓷工作分工甚细,绘瓷工匠只能依样描绘,务求精细完美,不求创意。有些艺人一生就画一、二个画面,重复描绘,故相当熟练,线条格外流畅,使今天很多高校的教授都佩服至极。入民国以后,民窑器不再受到宫廷的支配,设计方面可以自由发挥、推陈出新,因此景德镇的绘瓷艺人渐渐受到重视,地位也较成型工高。
清代末期至民国初盛行“浅绛”彩瓷技法,所用的是仿照“浅绛山水”的画法,用水墨和淡赭色颜料绘画山水,以淡彩绘出树石的阳面,以黑色绘出树石的阴面,构成一种雅淡的画面。这种浅绛彩瓷的特色是颜色柔和浅淡,与当时流行的浓艳色彩的瓷器成为一个强烈的对比。在清末善绘浅绛彩瓷的有王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金品卿(字诰,安徽黟县人),和程门(字雪笠,安徽歙县人)三人,尤为突出。
王少维以绘画动物、人物见长;金品卿则擅长山水、花鸟,作品流传甚多。程门亦擅长山水,但作品流传甚少。他们三人的作品都是以画入瓷,把瓷胎当作画纸,作画题字,与水墨画法无异,是景德镇文人派绘瓷的先驱。与王、金、程三人同期的浅绛画家还有不少,他们的风格都十分相似,是景德镇民窑瓷器的一特色。可惜,浅绛彩料颜色不能耐久,容易磨损,入民国后渐被进口颜料所淘汰了,而现存的浅绛彩器亦太多数是颜色残破,以至“不入雅玩”而不被收藏家所珍重,诚为憾事。
虽然浅绛彩瓷的出现只是短短的维持了几十年,但是文人画的概念却没有因为浅绛彩瓷的落后而消失了,相反,景德镇艺人改用了粉彩绘瓷,扩大了色彩的领域,加盟这个所谓文人派的绘瓷艺人日益增加,从民国直至今天更成为了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主流。继金品卿、王少维、程门之后,又出现了“珠山八友”画风,再之后又有王步、胡献雅、毕渊明、王锡良、王隆夫等文人画,他们不仅在绘画上有新的提高,而且在古典文学上、篆刻上、书法上、诗词上都造诣甚深。
所谓文人派绘瓷,是别于匠人画瓷,从前一般瓷器的装饰工作是由“红店佬”所绘画的,“红店”是景德镇陶瓷业的一个术语,是指那些代客绘画瓷器的工场,专门替人加工画瓷。所画瓷器的颜料主要是用西赤之类的红颜料,画一些红狮子、红龙纹之类的图案,然后描金,故又称“画红”。
一般红店的工作就是依照客人指定的画稿或样板抄写图画,或精或粗,均依照客人的指示去做。而设计这些画稿的人士,往往就不是在瓷器上画样的艺人,甚至是一些完全不懂得绘画瓷器的人来设计。
文人派或可以说是文人派的绘瓷艺人均亲力亲为地在一件瓷器上绘画自己的画。而不是抄袭别人的画,所以文人派的瓷器都能表现作者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复制。前人的东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很注重意境,构图也强调留白,画面与题写的诗词相吻合,这样的作品使人看来有“人在画前立、身在画中游”之感,让人回味无穷。
我今天之所以谈到浅绛彩与文人画的关系,主要是想启发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除掌握景德镇陶瓷的成型工艺、颜料性能、烧成温度外,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了解历史典故,以及书法、篆刻等方面的认识,因为一件作品的好坏并不完全是成型、色釉等工艺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内涵,要耐人寻味并加味无穷,装饰一件瓷器不难,要装饰得能启发人的思想,表现一种寓意尤其难,所以画瓷器不难,画修养就更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1
2
3
4
页
上一篇:
古彩的幽邃魅力--《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
下一篇:
论景德镇浅绛彩与文人画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