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素质陶艺教学带来的是 1.手的活动:蒙台格利博士写道:“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时期——从出生到六岁”在陶艺制作时,手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促使大脑运作灵活。于是在孩子脑部活动最密集的时期给予大脑适当刺激,将可开发大脑潜能,是最佳头脑训练,使孩子更聪明,更具有创造力。 2.我们的左脑具有语言中枢,擅长逻辑分析的能力,右脑则擅长感觉事物等印象能力,大脑必须左右均衡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而小学后的教育多以左脑为中心。因此,在学龄前的陶艺课,我们始终使用双手,特别强调工具和双手的协调使用,在玩乐当中不断协调双手的灵敏度,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 3.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在幼儿陶艺教学中,孩子们可以将:圆柱体”、“空心球体”“空方体”“半圆形”“碟形”“异形”等许多三维的形体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展现在本人眼前,跨越了小学生都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未来的学习中,这些最初印象将会帮助他们去理解和澄清。 · 4.幼儿注意力在玩陶过程中的培养。让幼儿专心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始终将注意力专注在双手陶泥的揉作上。并可以让小朋友们打水、端盘、分发工具等,在工具使用上一定得物归原处和保持工具的完整性,确保下一个使用的小朋友能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就了孩子同别人同享物品的情操。等待、专注,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懂得同心协力,帮助发展合作与社交能力,对即将到来的小学课堂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5.在玩乐的素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 1 1)原来不擅长动手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无拘无束的“玩泥”,手变勤了,胆子变大了、自信心增强了。原来班里有个孩子,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更不愿与小朋友们交往,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他对陶艺制作的兴趣,到大班即将结束的时候,这孩子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专业人士惊叹!性格也得到了很大改变。 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陶艺课的熏陶之后,原来最担心的幼儿陶艺创作课反而变得最简单、最精彩了。例如,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孩子,在前期的创作课上什么也不肯做,只是一味地说“不会”,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不断鼓励下,最后的创作课上,一个孩子用鞋底去踩泥片,做出一个极具创意的肌理陶艺作品;另一个孩子用他的最爱做出了一个雨伞下的群雕。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惊喜1 3)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年龄和承受力,每节课课程的设置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少讲理论,多示范,并每堂课都要配置一名辅导老师,协助主讲老师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同老师一起动手玩泥。 6. 对于制作工具在教学和实践中有可能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慎重。确保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是今后教学中必须十分关注的一件事! 四.课程设置 · 1.泥片工艺: 结合儿童喜新好动的特点,首先向他们介绍工具并示范。利用陶板制作碗、碟、盘子等。 2.泥条盘筑: 经过小手的撮捻,使泥团伸展成泥条,逐渐变细,可弯可卷,制作花篮、罐子等。训练孩子的双手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3.徒手捏塑: 通过空心圆的制作来引申发展任意圆所构成的作品,在人物造型上可获得很大的收获。 4.空心方的制作: 难度加大,使他们懂得使用切割工具,掌握面与体的协调关系,熟练运用挖空法。 5.在泥片上刻、划、画: 以刀、竹代笔,泥胚为纸,让他们尽其所能在面上表现“二维”的空间,丰富想象力。 6.茶壶的制作: 综合所应用的各方面的知识,利用所能用到的各种工具,多种表现形式来完成最具创造性的作品。 总之,通过现代理念的素质陶艺教学并提供好的环境,正确的教学方法,孩子可以用玩陶去精练这些技巧,拥有灵巧的双手,创作出很多令成人难以达到并叹为观止的优秀作品。在玩陶的享乐中得到不断的升华!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说: “6岁以前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口语发展、数的概念掌握的关键时期,是行为、性格的奠基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时期……,将为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基础。”用弄陶去精练这些能力,达到爱作品进而爱自然、爱社会!这才是幼儿素质陶艺教学的最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