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珠山八友構圖與中國畫的源緣
3.1構圖一詞的來源
構圖一詞應用于繪畫中是從何時起,大概應在明代后。在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最早提出構圖的應推南齊謝赫的《畫品》,但當時并不是稱為構圖而是“經營位置”。這是“六法”中的第五條,《中國美術簡史》中的解釋是繪畫藝術造型基礎:形、色及構圖。以后歷代沿用,到了清代石濤在他的《話語錄》中境界,而且專門有—章講構圖問題,章法本指書法作品的布局謀篇,在這裏石濤把它應用到繪畫中來作為構圖來講,可見從古至今構圖都作為一個熏要方面——在衡量一幅作品的藝術成就。
而且人們一直沿用謝赫“六法”,把它作為經典,所以在人們看一幅中國畫時往往以筆墨、構圖來衡量。
在珠山八友的藝術實踐中構圖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而且他們做到了與器形盡善盡美的地方。他們應用中國畫典型的構圖口訣如:“之…亨型;“甲”字型;“由”字型等。再以文人的筆墨情懷進行了淋濰盡致的揮灑,使他們的作品顯得格外清秀、透達、書卷氣十足。
3.2構圖在瓷繪上的發掘
珠山八友的藝術畢竟不是中國畫而是新粉彩,他們之間的材質有本質的區別。這樣就導致了雖是相似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是尺寸不同,第二是空間不同。在中國畫中紙張的大小可以根據作者構圖、題目、體裁的需要隨意變化。但在繪瓷中則不可以,因為珠山八友是釉上彩繪,他們創作的“紙”就是瓷板和瓷制的器形,是已燒形好了的,這些瓷板和器形是分毫都不可以增減的。造就需要珠山八友有很强的藝術功底,根據不同的形狀來構圖,不同的尺寸來構圖。在中國畫中繪畫都是平面·維空間中進行的,但在瓷繪却是立體空間的、三維空間的。造就不像在紙上只考慮到一面就。/以了,它要求構圖時要兼顧到三維空間,像雕塑一樣在每個角度都要完美得當。任伯年作品(圖3)和汪野亭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汪在一個多面器物中以繪畫和書法進行創作,并且是非常完美的, 比之任一點也不遜色。
在珠山八友作品中是以平面二維的形式為主的,這說明在他們在平面上的創作更得心應手,因為這樣的揮灑類似國畫在宣紙上的繪畫,可以盡情盡意的表達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