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化整为零成立研究会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瓷器》杂志社 陈瑶 文/图:在美术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国画大师傅抱石在一个公开场合听到有人评论说,黄宾虹后再没有好焦墨画,傅生气地说:怎么没有,黄秋园就是一个!经此点名,人们奇迹般地发现,世上还有一个黄秋园。逝世五年后,黄秋园的作品终于走进了大众视野,黄秋园也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小职员,而最终成为与黄宾虹、傅抱石等人齐肩并举的大师。
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查阅到这个故事的出处,但可以确定的是,李可染、刘海粟等大师在参观过黄秋园的个展后对他推崇备至,李可染曾手写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这些名家的激赏终于使生前没有丝毫名气的黄秋园重新被世人认识、认可,他独创的皴法新技更被称为“秋园皴”。
《论语》有云:“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虽然不无夸大的嫌疑,但评论对于文化的发展,确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前文提到过,多年前耿宝昌老先生就曾感慨:景德镇有陶瓷文化而没有陶瓷评论。今天,这个遗憾终于得到弥补,也许是因为搁置多年,也许是被寄予厚望,在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大家对协会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多想法。
比如,有人建议每次评论家协会开会都以某一个主题为讨论重点,最后各人就自我理解形成一篇研究文章,最后集结出版成册,还有人建议从比较容易的陶瓷历史方面着手,首先开始第一个研究项目。
针对这些意见,评论家协会目前已经形成几个共识:
首选是化整为零,将成立专门的研究会,并设置小组长。“评论协会目前有60多位会员,每个人的专长都不相似,扬长避短,化整为零,既可以重点攻破研究对象,又可以节省经费,就像大学里开设不同专业一样,比如说研究陶瓷历史问题,只需要陶瓷历史小组成员出席即可。”冯炎生说。
其次针对明年的工作,评论家协会已经定下了几个专项研讨会,曹新民表示,这些研究会目前都在和相关部门相洽当中,将会是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一个议题或现象,而不是泛泛而谈,“我们预计每年还将举行1至2次高峰论坛,这个论坛将应该是全国性的,届时将邀请全国各大产瓷区的一些专业人士,以及社会上知名的文化人士参与研讨,增强评论家协会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