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陈也君/文 本文刊载于《瓷器》: 正是这一家庭变故,过早地把汪桂英拖入了奋斗之路,也熔练了汪桂英的杰出品格基础。我们执着一根线索,便找到了理解她的轨迹。汪桂英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4年毕业时,由于在学院表现出色,分配到省教育厅,在省会南昌,工作条件优越、前途远大。正值此时,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创建,求才若渴,她的老师潘庸秉向江西省省长点名要汪桂英,一张白纸,一片土地,渴望着英才们去成就新中国陶瓷行业唯一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部属专业研究所。汪桂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振兴瓷业、建设瓷都,她视为己任。她主持并参加了整理、研究、开发传统陶瓷器型,创作设计多种杯具、茶具、酒具等新器型、新品种,荣获建国十周年陶瓷器型设计奖等多种奖项。在实践、创作同时,她撰写《论陶瓷器型的生活源泉问题》等10多篇论文,把景德镇陶瓷的研究学术化,由实际操作提升到科学的层面上。这是这一代陶瓷艺术家的重大贡献,为当代陶瓷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殿定理论基础。
2008年底,有从湖南来人匆匆地找到我,交给我一张集体照片,要求我一定转交给汪桂英,他指看右下方的一个姑娘,"这就是汪桂英,1956年部所派到湖南帮助我们恢复釉下五彩瓷,她们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我们湖南陶瓷界永远记得他们。这是挡案资料,我想她们可能没有,翻印了一张。今天只出差路过,没时间,下会一定专程拜访她。"说完放下照片就走了。第二天,我到汪桂英家,慎重地把照片交给她,汪桂英捧着照片看了很久,表情严肃,我静静在旁边看着她,终于,她的眉头舒展开了,一声叹息,轻声说:"那时候有用不完的劲!年青啊!50多年了!" 我从她的神情变化悟到她精采生命的片段。
在她身边,感觉到她的气场,她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汪桂英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她的生命,有很多杰出的,可圈可点的片段组成。我们这个年代,不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何等环境,要自信、自强、勤奋、积极、勇敢、正气、能够助人为乐、舍已为人、公而忘私!我们做不到全部。但是,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身体力行,正气在身,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这种品质表现在女性,可谓〝巾帼〞。汪桂英的巾幗气质,很平常、很自然地表现在她的生活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