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工作室内,美国青年Chaes Gamblin在拉着一个坛状造型的坯。隔着几个坯架的不远处是工作室的大厅,一张茶几边,两位老板正围着李见深,细枝末节地介绍着他们的烤花炉和拉坯车,希望摆在三宝让陶艺家们试用。
11年前,三宝村还是少见人烟的荒郊野岭,如今,这里成了许多和Chaes Gamblin一样的陶艺爱好者心中的麦加,也成了包括烤花炉拉坯车在内的陶瓷相关文化或产品对外宣介的窗口。
本文曾刊发于《中华手工》)
我的家乡景德镇
在工作室二楼一间全木质小屋内,李见深坐在那只高大靠背的木质火桶上,一边品着苦苦的茶一边接受《中华手工》杂志的采访。兴起时,他将双脚蜷在火桶的坐沿,手势夸张。当然,令他激动的依旧是传统文化话题。
而20多年前的1986年,李见深却是不折不扣的当代艺术热爱者,曾在“85新潮”湖北青年美术节上,用展览表现着他对当代艺术的追崇。转变源自攻读硕士学位时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的深谈,这次谈话让他把自己关在房中对着曾龙升的一件青釉钟旭瓷雕揣摩了一个星期。盯着中国古装的褶皱、纹饰发呆时,李见深自己也没想到,这种狂热会变成行动。
1995年,从加拿大留学回到景德镇,李见深做了一件事:用DV拍了一部纪录片《景德镇,我在中国的家》。
景德镇是一个有千年制瓷历史的古镇,曾单纯依靠手工业支撑起漫长的岁月。现代文明的浪潮,同样席卷了这座古镇。烧制了无数精美绝伦瓷器的柴窑、用废弃窑砖头铺成的古朴小巷、卖各种釉料和颜料的店铺、坯架林立辘轳车飞旋的作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高楼大厦。
几次走出国门,对李见深而言不是学到了别人什么,而是换了个位置看自己。于是,《景德镇,我在中国的家》锁定的不是新崛起的高楼,而是沿河有着暧昧店招的夜店和窑砖头铺就的弄堂小路。
这部DV电影当时让一位名人大吃一惊,认为是在给发展中的景德镇丢脸。谁也没有想到,这部纪录片在世界陶艺电影节上获得了银奖,并成为当年法国电影节的开幕电影。
《景德镇,我在中国的家》之后,李见深又拍了《笔王》、《泥的轮回》、《尼西藏陶》、《陶窑》等多部影片,用镜头记录中国传统的陶瓷文化。其中,《泥的轮回》成为加拿大路易斯堡国家公园博物馆专题片,《尼西藏陶》入围2006法国国际陶艺电影双年展,《陶窑》在法国国际陶瓷艺术电影节上连获两奖(文化遗产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
但拍电影还远远不是李见深所要的。搞陶艺的李见深所热衷的,是电影里与陶瓷相关的文化而非电影本身。接连几部影片的成功,给了李见深巨大鼓舞。由此,他开始了另一个乌托邦式的实验:用这座城市废弃的“垃圾”,在三宝建陶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