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景德镇
郑云云一定是蒲公英里的一种,她不喜欢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飘来荡去中总能找到乐土。这八年,她飘到了景德镇,扎根于瓷土上。
第一次画瓷是为了圆梦。在江西文学艺术界厮混,郑云云对景德镇自然非常熟悉,却苦无机会一探究竟,那一年省报策划了一组江西著名大学的系列报道,她主动要求采写景德镇陶瓷学院,采访之余在一个作坊里画了两根青花瓷。瓷器梦没做过瘾,2004年陪同行来景德镇采访,她又拐去窑场画了一些。一来二去、断断续续,她的双休日和假日都奉献给了景德镇。几个回合下来,开始有景德镇本土艺术家说她悟性好,这样画下去,不到一两年,就能在景德镇画出一方天地,站住脚跟。
就像画国画那样,陶瓷也不是郑云云实现个人价值和才能的工具。生活在尘世中,除了物质需要,精神困惑更多,郑云云曾经一度有空落之感,像离群的雁没了水泽之栖。她认为是离了泥土,慢慢地她在景德镇、在瓷土上找到精神上的空间和家园,每次来景德镇都觉得心灵很安静。放逸之下,意外的惊喜特别多。2005年元旦,她在南昌举办了国画和陶瓷展,作品从鄱湖风光到墨荷江鸟、从田园瓜藤到案头清供,不一而足。2006年5月,她又应澳门政府的邀请在澳门教科文中心展览厅举办了“尘世莲花郑云云国画陶瓷艺术展”。40件陶瓷作品、50幅国画在澳门展览了1 0天,展览引起了澳门文化艺术界的极大关注,澳门当地艺术家邬锡华先生在釉下青花陶瓷系列作品前驻足良久,深有感触地告诉旁人,他被画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美好意境所吸引,并从作品中获得强烈的美学体验;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澳门区理事长余启慧先生高度赞赏郑云云的陶瓷“既雅又美、功力不凡”。
但她依然和景德镇若即若离,如她在《作瓷手记》中描述: “我不能伤他们的心,对他们说我无意在景德镇站脚。但我确实不喜欢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我来画瓷,正是想借此过上游走四方、自由自在的日子啊。开店虽好,但若每日里要为柴米油盐、工商税务操心,那岂不是要累死?若有了卖瓷的活路,三个月在景德镇画瓷,其余的日子出去闲玩,或者就如哥嫂在信中说的,将来找一个安静的山里或者海边,也不买房,住腻了,就换一个地方,就在那样新鲜美丽的地方读书种菜画画……”她坚持要编织一个绿色的梦。
可没想到和景德镇越接触就越亲近,越亲近就越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终于在2006年写《千年窑火》一书时,她第一次全面接触江西的陶瓷文化,也发现陶瓷工艺不太受主流文化关注, “当纸上的文字无人理会,我只身来到官庄,最终让自己成为手工制瓷链上的一环。”滴水可以穿石、蚍蜉尚能撼树,真是“天真”让郑云云辞了工作停在景德镇。2007年,她来到景德镇官庄租房与窑业师傅们一同拉坯烧窑,创新瓷艺。她坦言: “千年瓷都所特有的深厚陶瓷文化底蕴,让我深深爱上这座古城和它的百姓。瓷器曾是中国的‘国器’,它映射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美,它们今天还能刻画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吗?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我也试图以散文形式真实记录正在大工业冲击下迅速消失的景德镇传统瓷业民俗,我不知道这一点无力的文字,能否为保护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文明符号起到一点点作用,但我只能尽力了。这么一个宏大的题材,不是我一人所能。”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结果。
2008年大年初一,郑云云在发给友人的手机短信中,曾写下过她的梦想: “面朝窑火,我要让海子的诗歌在瓷土上开出花来。”
四、民窑青花
梦想照进现实后,和大多数非土著陶艺家一样,郑云云和景德镇链接的契合点是“花”——青花,郑云云认为: “青花也是和水分的结合,也能表现国画里的墨分五色,瓷器可以进行绘画的嫁接。”尤其是民窑青花的抽象、单纯,是她所钟情。
那天拜访她位于新都的工作室,一根未完的瓷坯正搁在转盘上,旁边摆了一张小凳,作者和器物无形中等高,郑云云喜欢用平等的姿态接近地气和器性,一如她在国画中的放逸不羁。私以为,现代艺术圈应该允许一个独立艺术家大多数时候是自私的,人人都去时刻兼济天下,不都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套中人。郑云云在艺术上的追求就非常个人化,她在国画纸本中的技巧、风格都在瓷器上得到延续,与纸本绘画相比,陶瓷呈现了更多神秘和未知。几笔灰调附身泥白色的瓷坯,她只能想象着瓷坯在高温烧灼后的完美姿态,青的莲、红的蕊、留白处溢出的空灵,却永远只能期待下一次烧出的作品比这一次“润”。
民窑青花和写意国画的联系其来有之,郑云云在《八大山人与民窑青花》一文就描述过,明末清初中国大写意画派巨匠八大山人和明代景德镇民窑的写意青花瓷的联系, “明初,景德镇民窑开始为民间大量生产日用青花器皿,就是在这种当时最普通廉价的日用粗瓷上,景德镇工匠创造出粗犷自由的‘一笔点画’表现手法,一反传统祥瑞题材图案中的端正恭敬,工匠们笔下舒卷缭绕、飞扬流动的青花云气纹、青花花鸟图纹等,线条自由奔放,大胆得没有一点矫饰,就像是从画者心中自然流泻出一般……以‘一笔点画’为特色的民窑青花日用瓷,除了极具特色的云气纹,还有以各种花鸟鱼草为主的青花缠枝纹和借鉴草书的文字装饰。青花粗瓷是质朴的,而充满动感、一气呵成的云气纹、缠枝花草纹等则让人感到朴素和亲切……如果我们集中欣赏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中那些大气磅礴的云雾,逸笔草草的花鸟,会发现它们的用笔和追求,与八大山人的作品风格非常相似。信笔一挥的青花游鱼,孤芳自赏的白眼小鸟,几笔便画出神韵的花草枝叶,将这些民间画工的佳作与八大水墨放于一处,很难否认它们之间声息相通的渊源关系。”
郑云云正在师古,却因有现代文人修养而不必泥古。
在长长的历史进程中,瓷器映射出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美。就像郑云云所说,艺术本身就是人类接触各种材料表达,取材当地、源自生活,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进行心灵空间的修补,艺术就是滋润干涸心灵的水。所谓“文为心声,画为心境”,所以她作画不囿于题材的特异性和构图、色彩及技法的新颖性,而着重追求朴素,给人一种优雅的爱的滋润,一种慈祥而温柔的气氛,悄悄地给观赏者注入透明、亲切的感情,返璞归真。
五、档案
郑云云,女,祖籍浙江慈溪。江西著名画家、瓷艺家,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昌文学院特聘作家。出版有艺术散文集《云水之境》、《兰舍泥痕》、《千年窑火》,《作瓷手记》等,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国内外一百多种重要选本及国家教育部编选的中学生语文课外读本,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国优秀图书奖、江西省首届优秀文艺作品奖、江西谷雨文学奖等。
南昌市美协副主席、江西省社科院文化艺术部特聘研究员、江西画院特聘画师、江西经典传媒有限公司景德镇瓷画院院长。先后在南昌、澳门、法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瓷艺展并参加艺术联展,2009年1 2月获“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