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艺术陶瓷在景德镇被称为“陈设瓷”,在佛山则被统归到“摆件市场”的范畴。显然,它们与空间有关,就目前情况看,这个空间的定义似乎有些模糊,几乎都挤到私人空间这个螺蛳壳里,类似壁画这样的公共空间陈设,在景德镇却处在一个被边缘的尴尬境地。
潘凯声的创作履历具象了这一被边缘化的过程。
1984年,潘凯声开办了景德镇第一家壁画厂;1986年,他与王锡良、张松茂、徐庆庚等大师合作制作了前面提到的《桃花源记》;1990年,为黑龙江一客户制作了一幅227平方米的陶瓷壁画《江山万里图》;1992年,为法国的一家餐厅设计制作陶瓷壁画《飞天》;2006年,哈尔滨政府新大楼落成,潘凯声应邀为这一空间设计制作了一幅500平方米的特大型陶瓷壁画《圣洁》……
画做得越来越大,但订单的却是由最早的接踵稀落成现在的偶尔。
如果我们把今天景德镇走得很好的“名人名作”界定为一种雅的话,潘凯声擅长的陶瓷壁画就是典型的颂,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是一个从来就是喜欢颂的社会,尤其在当下这样的所谓盛世,陶瓷壁画这块蛋糕按理应该很大,非常大,但景德镇却把这块蛋糕做得日落西山,潘凯声到底只能在尺幅之间勾勒他的心中沟壑、眼底波澜。
所以我说他:苍凉。
苍凉的潘凯声已经习惯回忆,他说他最喜欢的时光是与王锡良结伴出外写生。据其回忆,他与王锡良大师的结缘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那个时候的大师正处在壮年,艺术造诣与创作都是最顶峰的时期——44年过去,当年的小潘已经成了老潘,而当年的老王已经成了王老——我这样感慨,老潘就笑。
潘凯声先师赵惠民,后师王锡良,逾千次的写生,半个世纪的笔墨,八千里的山河……现在这一切,都呈现在这尺牍之间,你细细去咂巴、去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