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史为脉,传承人文
陶瓷研究刊载 了了亭 资讯: 画历史题材的机会。所谓历史题材,有正史、野史,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学艺术的渊源,中华典故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属罕见。古今多少优秀论著都爱用典故诗词中采用典故,可以使作品增辉添彩;雄辩中引述典故,可以使言辞才华横溢;绘画中描绘典故,可以使画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以历史为脉,传承中华民族的各朝各代人文,是收藏界对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工作者的期盼,是从事古彩传统艺术创作的历史性义务,也是我从事传统题材创作的又一个取材途径。
在典故中,有的记述了远古的创世神话,有的诉说了上古诸子百家的精神,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美德,有的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多彩生活,有的歌颂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大智大勇,有的记录了历代英雄人物审时度势、金戈铁马的大无畏精神。中国历史典故是中国五千年的民族魂,以历史典籍为素材,是从事传统历史题材创作取之不尽的宝库,是传承历代人文的有效途径。采用和继承这一历史文明的成果,是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的古彩艺术工作者的福分,给古彩艺术作品的收藏增加了珍贵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丰厚的收藏价值。
我创作的四大贤母,即孟母教子、陶母教子、阳母教子、岳母教子。四母中孟母和岳母流传最广。陶母和阳母则只有从事历史、文学和艺术工作者了解。陶母的儿子陶侃做了大官,他拿出第一个月的俸禄买了一缸酢鱼,叫属下用每日600里快马送往家中孝敬母亲。母亲收到酢鱼后很生气,把酢鱼贴封条,对来人说,做官首先要想到黎民百姓的衣食疾苦,他却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爱吃酢鱼,”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羞愧”,差来人带回。后陶侃“为政慎密,勤于职守”,成为晋朝一代名臣(名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封坛退酢”。阳母的儿子欧阳修,自幼失去父亲,家境非常贫穷,买不起纸笔墨砚,阳母教儿子铺沙为纸、折荻为笔,凭自己腹中才学教子,后来欧阳修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宋时仁宗至神宗的宰相和龙图阁大学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画荻教子”。画“四大贤母”我有感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除创办各类高等学校,建设高素质老师的队伍外,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母亲,我们的事业才有保证。此作品2008年选送法国“参展中法友好文化年”;2009年选送北京“参展国庆60周年”;2010年选送上海“参展世博会”,让世人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母亲。
我还借古颂今创作了“四大名君”,即尧、舜、禹、汤,用他们在历史上的伟大业绩赞颂新中国的四代领导人“开天辟地,建设四化,抗洪抢险,科学发展”。创作了“四大皓帅”(亦称皓帅图),借姜尚、廉颇、黄忠、杨业等老帅的史迹,缅怀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英雄将士。创作了“四大才女”: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李清照,用才女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学成就等事实,表达了对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的鞭挞。创作了“四子图”,即老子、孔子、墨子和韩非子,敬佩他们在上古时代,为后世提供了如此丰厚的思想成果。创作了“四公图”,即周公、关公、包公、济公。周公吐哺,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关公大义参天,“宁可天下人负我,不愿我负天下人”;包公素称铁面无私“包青天”,执法如山、刚正不阿;济公除暴安良、扶贫济贫。四公精神,就是天下为公精神。我曾在四十岁前后还画过“四品图”,用”一生正气”画海瑞为官之道,用“两袖清风”画于谦为官之德,用“三寸之舌”画孔明为官之才,用”四海为家”画重耳为官之志。还画过“四魅图”,用“单刀赴会”的关羽、“枪挑小梁王”的岳飞、“鸿门舞剑”的项伯、“辕门射戟”的吕布等典故表现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还画过不同形式的古彩人物“四爱图”,用“禹锡颂牡叹富贵,茂叔爱莲不染泥,思肖赞菊傲秋霜,和靖咏梅讲骨气”,赞美他们的做人原则。还画过带装饰风格,带工笔重彩风格的”四美图”,用富有古彩特色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来烘托她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事件。描绘了“春日”贵妃醉酒傍花眠,”夏至”西施挽纱柳溪边,“秋夜”貂蝉拜月丹桂高,“冬日”昭君出塞雁飞天。还画过“四全图”忠孝节义,“四乐图”渔樵耕读,“四雅图”琴棋书画等。
另外,我还画过不少单幅瓷板画,如将相和,用老将廉颇知错必改,上卿蔺相如顾全大局与老将军和睦同心,共图国家富强的精神情操。还画过六尺巷,画的是发生在我祖籍安徽桐城的故事。清代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捎来家书说邻居做屋,占他家三尺宅基地为巷,要他向县里说一声,让邻人归还。他修书一封托来人带回,书中作诗云“一纸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他的意见,再让三尺,共六尺之距,故名六尺巷。走在这条巷中,谁人不敬仰这位先贤呢?六尺巷见证了中华民族先贤们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如果身体好,我还想把康熙时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乾隆时的刘墉和纪晓岚画入古彩人物中。在单幅瓷板画中,我还画了苏东坡重返翰林院、唐太宗过莲塘、春暖华清池等题材。
由于本人仅仅因爱画传统题材,才看过一些书。在创作上由于了解不全面,理解很肤浅,与从事中文专业人士、史论专业人士的历史知识相距甚远,这是肯定的。我只想将自己粗浅的体会,提供给喜欢传统题材的同仁,与收藏家,交流自己的心得,让后来者在我提供的基础上提高。周国桢先生给我的《苦乐五彩路》一书,提了两幅字,一幅是“以美展才艺,用典铸瓷魂”,认为有以祥为根,弘扬彩头,以史为脉,传承人文还不够。所以第二幅就是“古为今用,传承创新”,并指出创新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北京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刘培金同志在给我书作序时,用“重史创新的典范——赏析方复古彩艺术的感悟”一文,鼓励我在弘扬中华文化、宣传优良传统中,做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我将牢记他金玉良言,在挖掘创新中作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