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认识汪桂英的人都称她是位和蔼的老太太,可她绝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在从事绘画时走任何有害无利的所谓捷径。
据曾军回忆,汪桂英在传授儿子画艺时,更注重画面布局等大处的讲解,而对于一石一木、一人一舟等细节部分则交由儿子处理。曾军是位摄影爱好者,自中学时代起就喜欢拿着相机记录身边的事物,母亲则鼓励他多到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饱览自然风光,但前提是必须将看到的美景拍摄下来,以储备丰富的创作素材。
汪桂英生前居住的老宿舍现归曾军打理,工作间里的画架上躺着一块长达1 8米的大瓷板,从仍未创作完毕的画面上可以看出鲜明的“汪派山水”风格。
从年初开始,曾军就开始在这块瓷板上创作,在完成了一部分画面的绘制后,汪桂英指出儿子的作品不够完美: “我的意见你可以不听,但我说的话你必须要好好想一想,你所作的任何一幅画,都必须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画面的左侧由我绘制,”曾军伸出手指在大瓷板前比划: “右侧绝大部分画面则是我母亲所绘。”哪怕是在重病期间,汪桂英都未给曾军及曾良在艺术创作方面留下任何遗言,她认为自己的儿子已熟练掌握了“汪派山水”的绘制技法、釉料工艺,而且在创作时不会落下前辈作画的窠臼,具备解决艺术难题的能力。
如果说汪桂英对曾军等人的艺术创作有何具体要求的话,那就是必须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及艺术个性,让收藏者一看便知“这是曾军的作品”,而不是作品一拿出来都很“汪桂英”。
正因如此,汪桂英并未一字一句地对曾军说明,他所创作的瓷板画究竟还有哪些不足,只是借助在同一块瓷板上作画的方式来启发儿子。
大瓷板的创作仍处于停滞状态,曾军想等到有足够的把握时再动手。工作室里还保存着数件汪桂英生前未来得及完成的瓷板、瓷瓶等作品,作为“汪派山水”第三代传人的曾军,准备用自己的画笔将它们一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