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语言
“文革”时期,刘远长曾被派往井冈山博物馆参与革命题材雕塑创作,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以及之后回到景德镇的工作中,他先后参加制作的毛泽东雕塑就有约20件,积累了丰富的雕塑经验。
“文革”之后,雕塑瓷厂恢复了传统题材的创作与出口。从对动物造型的思索,到对传统人物的刻画,刘远长感受到艺术激情的迸发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一直在思索和表现雕塑语言的刘远长说:“所谓雕塑语言,就是用形体来说话,用体积来说话。雕塑没有很多背景,它必须靠自身比较简练的东西,来表现丰富的内容。这是雕塑的局限,也是雕塑的长处。我的创作,一般来说要求简练一点、体积感强一点。”
刘远长擅长陶瓷雕塑,注重从生活中提炼题材。他表现手法丰富,塑、刻、捏、镂,得心应手,作品构思严谨,寓情于理,章法洗练,形式多样。能取传统技艺之功,融现代画理之妙,择人物创作为主,传飞禽走兽之神。
上世纪80年代的《飞天天女散花》是刘远长的代表作,作品借鉴敦煌石窟壁画,融合圆雕、镂雕、捏雕等各种技法,优美的S造型,使人联想到莫高窟中“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香音仙姬,可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飞天天女散花》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并成为外交部礼品瓷。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人物的仪态美和装饰美,更在于她凌空腾起瞬间姿势的飘逸感,在于创作上突破造型和烧成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关。
刘远长说:“这件作品按道理应该更复杂一点,我将三种雕法结合起来,想做得精细一点,使形体有飞的感觉。要体现飞,主要就是几根飘带,简练的线条,就把雕塑动感表现出来。又有动感,又比较旋,又能站得住,这个取舍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和反复的修改,最后才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这里运用了雕塑的综合手段和生产的实践经验。”
《哈哈罗汉》是刘远长的另一件代表作,造型生动、滑稽,富有幽默感,是一件人见人爱的雕塑。身材肥胖、体型浑圆的罗汉,躬身笑得酣畅又开心。
与《哈哈罗汉》异曲同工的《笑口常开》,继续将罗汉题材上升到新的高度,在形象、表情、衣纹处理上更趋完善,大腹便便的罗汉欢乐而开朗,笑意感染着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