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元代, 由于蒙古族统治中原,这一时期龙的造型揉进了草原文化的特点,龙嘴上唇尖而翘并且长于下唇,龙头很小, 明显吸收进了草原之神一一狼的影子。头身比例与蛇的比例差不多,龙颈细长,身躯如蛇。龙纹体态轻盈,矫健有力,是其共同特征。现藏英国大卫德基金会的一对元景德镇青花云龙纹双耳瓶,为元龙之最佳代表,龙身细长,作游走状,全身装饰极为鲜明,瓶上有元至元十一年款。
明代,龙纹发展趋势则变成龙头硕大,额部隆起,大目圆睁,双角后扬, 龙颈较细, 龙身较粗, 初期多为闭嘴龙, 中期改为开口龙,龙口前有火焰珠,龙鼻端多被处理呈“如意形”以强化其吉祥含义。清代龙头大、前额宽、龙眼突起、身体细而长, 总体比明代略显秀丽,但气势日益孱弱。此时宫廷中开始引进外来原料珐琅彩,使得龙纹逐渐创作于许许多多烧制精美的低温釉上瓷瓶装饰中,其艺术品创作上以精细雕刻、刻画入微取胜,这既是历史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晚清民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虽然国力衰落, 瓷质下降,但社会深刻变化导致时代风格变化巨大。出现了陶瓷艺术绘画风,即开始流行在陶瓷上作画。这使得龙纹在继承传统装饰意味的同时,开始出现了创新,开启了现代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