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娟 (景德镇陶瓷学院05级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
摘 要: 龙是传说中的灵兽, 最早出现于原始民族部落中的艺术品中, 这来自上古的图腾崇拜, 无论在政治、 宗教、 文学、 艺术、 民俗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龙纹, 作为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这种最高精神内涵和审美标准的代表, 在其后历朝历代, 及至现代陶艺中都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 龙 纹 陶 瓷 艺术形态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便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时代的标志。在原始社会出现了龙纹, 由于信仰崇拜等观念,龙以超自然力量出现,有兽体形和蛇体形两大类, 以蛇型为主,在纹饰上表现为大多数原始社会龙纹都不长角,纹样可怖、粗犷、狰狞,形象被赋予一种神秘感。西周以后,艺术成为了统治阶层权利、地位的象征,龙纹开始从原始形态向正式形态转变,此时的龙纹样式已经开始明显摆脱“原始”二字。龙纹在器物中的运用也十分繁盛, 龙纹样由“鳄形龙”转变为“回顾式”,并广为流行,并出现了“双头龙”。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虽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确有其超高的艺术水平,两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从历史文化上看,汉代文化的形成,对于汉代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汉代承秦传统并形成了典型的“汉风”,其特征是在题材上多表现龙、虎、蛇等动物形象,表现手法追求动感,动物躯体四肢屈曲,肌肉隆起有力,整体构思不拘形式,其中龙纹体现出“线性化”的特点,这与汉代时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审美观体现在龙纹之中,便是线条变细、变窄,这时的龙纹不仅出现在陶艺作品中,还大量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以及各种器物上。
分裂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格局十分复杂,思想意识形态也呈现了重叠交错的画面。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分立对峙,中外文化的冲撞会合,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大背景。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北方民族在进入中原的同时也将他们的审美观以及图腾崇拜融入了汉族之中,这些体现在龙纹发展中,便是使其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巨首、大口、大眼、长身、肢体、角、齿、须发、胡、鳞、鳍等一应俱全,并且可能受波斯文化影响出现了特殊的龙柄瓶,柄修长作龙形, 以龙首衔住瓶口。至隋唐时期的龙纹已基本达到成熟期,龙纹的特点之一是嘴角和腿部均特别长,尾部似蛇。五代时期的越窑器,龙纹常被取为主要的纹饰,装饰手法较唐代精良,在器身上刻划龙纹,婉转有力,造型全是唐龙之延续。
公元10世纪中叶,赵宋王朝建立, 一统江山的封建中央集权重新确立。百姓希求统一安定的心里,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观念,使宋初期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建设文化的种种措施得到顺利实施。宋代陶瓷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高峰,五大名窑和北方民间窑系的飞跃发展使器物上的龙纹制作更加精美,宋人崇尚儒雅之风,这点也体现在了这一时期的龙纹之中,使它显得更加惟妙。两宋龙纹身体均匀, 腹甲背鳍, 肘毛首鬓, 头额隆起,利齿长唇,气派非凡。宋时龙还往往与云纹一同出现,称之为“骨朵云”。而龙纹在运用上则愈加灵活自如,造型方面也趋于定型化。北宋磁州窑白地黑搔落龙纹大瓶的黑色龙纹,堪称代表杰作,此龙刻画极为精致细腻,’龙口大张,露牙吐舌,龙角细长分叉,头上鬓毛排列整齐,背鳍夸张,龙身鳞纹刻划一丝不苟,前肢刚健有力,肢爪锐利。辽代出现鱼龙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