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了了亭 资讯: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意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对中国传统美术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家、道家和禅宗的美学旨趣。三者殊途同归,又相辅相成,最终构成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最高境界。
陶瓷仕女画作为一种从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脱胎而出的艺术形式,它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必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基因。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心。是仕女画一切意象的精神旨归。而老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思想对我们现在的陶瓷仕女画同样意义重大:第一,“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对于一切具体事物的观照照最后都应该进入到对“道”的观照上来;第二,“道”是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这种虚实观照而以道贯之的宇宙观正是仕女画抽象化、符号化的哲学基础。而禅宗“见性成佛”的“佛性”,即心即佛,则完全融儒家和道家于一炉,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古代艺术家把自我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一方面把自我投入自然的怀抱,另一方面又把自然吐纳于自我的心中。在陶瓷仕女画中,特别表现出非法非非法的超越回归状态。
这时的创作,无论备色研料,提笔收毫,还是皴擦扑染,勾心斗角无不充满着快乐,处处得心应手。好像回归到天真浪漫的童真时代,信笔涂抹,笔笔得意。又像回归到天地原始、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的状态。
禅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时候,创作者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才看清了一切世上芜杂之事大可不必计较,功名利禄更是不在话下,所谓“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表现在作品中,则无不体现作者因心造境,因情拟物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操。画面上,人物依然是人物,情景依然是情景,人物依然嬉笑怒骂,草木依然摇曳含情。只是人物与情景无不贯通于作者的精神,置于作者精神之光芒的观照之下,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拈出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煞拍三句来描摹这第三种回归的境界,高明至极。
词意中元夕灯市盛况,于视听错杂,时空交叉,动静之间,构成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情景:此时,一位笑语盈盈的女子,带着笑声来,携着暗香去,须臾之间,引起了一位男子的情感撞击。但等到男子从情感中回过神来,女子已杏无踪迹了。接下来的寻觅、等待,回归和相遇,则完全是冥冥中的天意和两心相悦者的默契。
总而言之,这一首词不但表达了陶瓷仕女画创作中“天人合一”的第三种境界,甚至完整表达了这三种境界的递进过程。
参考文献:
1、孙胜,《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版)》,一叶风随万里身——由《琵琶行》图轴谈元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2007- 06-15:
2、李泽厚,《学术月刊》,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1980-03-01:
3、谭一,北京城市学院学报,《宋元山水画中的意境》,2007-08-28;
4、杨大禹、任颖昱,《南方建筑》,框架中的魅力一一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浅议,1998-05-15:
5、翟爱平,《飞天》,略论书法艺术与绘画、音乐艺术的相通性,200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