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esthetics on the ceramic drawing
f景德镇聚景堂景德镇市333000)
中国是具有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国,传统书画艺术以其独特民族特色和审美特征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中国书画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美学。但从美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绘画和书法的最初表现样式是原始彩陶,陶瓷绘画是书画之源。在陶瓷绘画与传统书画长期发展过程中二者联系密切。随着传统书画进入文入画时期,文入画在美学思想、技术表现上对陶瓷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传统书画美学思想
以“天人合一”为目标的是传统书画艺术和陶瓷绘画共同的艺术追求。在它们身上都可以看到儒家“和”美学观的影响。陶瓷绘画作为艺术家审美意识的产物,一直以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他独特的风姿神韵成为世界文化中的靓丽一景。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透视陶瓷艺术的漫漫历程,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深植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儒家思想对它的深刻影响。从本质上讲,追求统一和谐,是指人对社会的遵循和内化,表明人与社会关系的趋同性发展,带有人的理想和追求。从审美的角度看,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圆整、圆融、圆妙、圆成等;禅宗认为“物我同根”,“物我为一”。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自我生命与宇宙生命和谐统一的审美特性。
陶瓷绘画之美同样是“天人合一”。史前的彩绘陶器其绘制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画面的形式抽象处理除了视觉上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宋代单色瓷的成就之高是陶瓷艺术的高峰。如青瓷,青瓷如玉,温润、含蓄、典雅。玉的品质文质彬彬,非常符合中国人做人的标准,青瓷之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非常吻合玉的品质,加之青瓷烧造“天人合一”,“自然天成”,如玉般的青瓷微妙淳朴,既是心灵的,又是美感的。青花纯净透明,略带忧郁的青蓝色体现的是淡泊、明志、宁静和致远的人文追求。“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上绘画体现的是文人精神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融合。首先是人生追求的和谐美,注重人生,长于伦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哲人,艺术家讲道理,重视从心灵中去体验。“气韵”是传统书画中常用的术语,最早见于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气韵说”源于古代道家哲学中的“元气说”,随着书画艺术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的发展,“气韵”的内涵超越了谢赫最初表现人物精神状貌而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从作品的整体立意、运色用墨、用笔造型都与形象内部的生命连在一起,合为一体。从表现客观事物到创作主体的情感,成为中国传统书画造型品鉴的审美总则。陶瓷绘画的美是由其陶瓷工艺性和绘画艺术性结合为一的。陶瓷绘画使用与中国书画相同的工具毛笔,用笔的刚柔相济、虚实相生。浓淡相间、轻重缓急。无不展现传统书画的“气韵之美”。站在陶瓷绘画艺术性的角度来看,陶瓷绘画的发展流变告诉我们,传统书画,特别是文人书画对其影响甚深,气韵作为传统书画的“六法”之首对陶瓷绘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陶瓷绘画对意境的追求
“意境”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美学中的重要理论,如果说气韵是基本的造型审美标准,那么意境就是中国传统书画融合传统哲学、文学形成的深层次的创作和审美要领,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撼己,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和“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都说明意境是创作主体思想感情与生活、自然对象相融合的产物,同时说明意境是内涵在作品之外的延伸。陶瓷绘画的意境和传统书画美学的意境表现是一致的,是在绘画中追求人格化,追求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主观和客观的高度和谐,它是情感、理智、追求感知和心灵对话下的审美心理的统一。陶瓷绘画如果缺少意的追求,便不能达到境界的高度,只有意境才能使陶瓷绘画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感染力。青花的盛行同样也是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影响下的产物。青色除了色相本资外还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青色具有肃穆宁静之美,如大海、湖泊。古人对“青”的描绘很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青瓷有“雨过天青”。青花色在白瓷底的衬托下显得优美、恬静和朴素。是一种空灵幽淡、微妙静寂、清淡洒落之美,没有彩色的喧哗炫目,体现的是“天人合一”追求自然的和谐统一。青花的“青”与水墨的“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色度而言,青色与黑色有较大区别,但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青”与“黑”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类似的。如文学作品中称年轻女性的头发微”青丝“,又如”远山如黛,“黛”黛色就是青与黑的结合体。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青黑色。就两种色所体现的人文内涵来看,青和墨在意境上都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所推崇的阴柔美,这与传统书画所最求的孤寂、空灵意境是相同的。不同时期的青花还体现不同的色彩美倾向,元代青花色彩较浓郁,色调上在雄浑之余也不失典雅;明代青花古韵黯然i清代青花细腻绝俗。
三、陶瓷绘画对笔墨线条的把握
笔墨是工具,线条是外在表象,但笔墨更是具有超越外在而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线条是传统书画艺术的生命,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中国画的笔墨以书法式的抽象运笔和墨、水的作用产生抽象的线条描绘自然状貌,书法则纯粹是线条的的抽象表现。陶瓷绘画,包括瓷上绘画在工具材料和技法上与书画艺术基本类似,陶瓷青花绘画以陶瓷胎面为载体,在实际制作中与传统书画并无很大差异。无论是早期的长沙窑釉下书法还是磁州窑白地黑花,或是青花、粉彩、墨彩、瓷版画。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书画笔墨酣畅,青花的分水与墨分五色异曲同工,使青花同样具有水墨般效果。传统书画的勾皴染点、各种白描技法一一具备。这种工具技法的相类似性也体现着相互通的审美理念。
就技法而言,青花五彩正如墨分五彩一样,具有数量上的不确指性,是表层次多而非色彩丰富之意。青花与墨的种种难解之缘,正如陶瓷绘画与传统书画艺术一样,它们是青花陶瓷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支柱。共同演绎着辉煌。水墨画的出现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中尚“素”的理念,元以后青花的盛行,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演绎。“青花五彩”正如“墨分五彩”之说一样,具有不确指性,体现的是色彩层次多而丰富。
至此,青花彩绘几乎继承了水墨绘画的所有艺术表现形式,并随着水墨绘画艺术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青花料色中的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之分,正与墨色中的清、淡、重、浓、焦相对应,可见“青花五彩”之说正是“墨分五彩”说法的转借。青花彩绘在艺术审美上的追求也与水墨绘画的情趣追求相一致,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相近似,不仅仅限于外在表象相似,而于内在精神上的暗合,这才是其实质。
结语
在以人为本、以“和谐美”为目标的人文精神熏陶下,中国陶瓷绘画在内容主题和内在精神的开拓创新上不断探索,达到今天的艺术成就。在内容主题上不论是文人绘画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等等,还是象“和合三仙”、“将相和”、“喜神”等世俗题材均能作为陶瓷绘画创作题材,表现的是中国人追求和谐、和睦、调和的境界。包括陶瓷绘画在内的中国艺术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是至美、大美。
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2]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