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婴戏题材在釉下彩中的装饰
从现存的实物资料以及史料记述来看,釉下彩最早出现在唐代铜官窑。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是陶瓷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 1200-1400℃l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釉下彩包括釉下五彩、青花、釉里红。釉下彩在铜官窑早期,多是单一的深褐色。有实物证明的是70年代在长沙窑址出土的釉下彩绘童子持莲纹执壶,其造型浑厚古朴。其上彩绘一孩童,神情活泼可爱,儿童形象比例基本正确,他左手握一葵扇,右手捏一莲花,莲枝横伸脑后,梢头开放着一朵扬蕊吐芳的莲花。可谓“连生贵子”,是表达了人们对传宗接代的美好愿望的寄托。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现代陶艺中的釉下彩不光注重内涵寓意的表达,更重视形式的选择,是对传统釉下彩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婴戏作为吉祥题材的一种,面对现今这种时代,被陶瓷画家赋予了婴戏图新的理念和新的表现技法,使得古老的婴戏图异彩缤纷,艺术风格多彩多姿。现代釉下彩绘画更加注重对儿童自身的刻画,或稚趣可爱、或超然脱俗、或拙态可掬等。俞军笔下的青花婴戏图,强调线条的变化与节奏,孩子的头部笔线丰满园中有方,顿挫有节,身态有的用双钩线处理,有的用粗壮有力的浓线画成。儿童飘动的衣袖,线条潇洒飞舞,顿挫有致,转折明显。现代釉下彩绘继承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语境”营造儿童游戏的场面,表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