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方“订烧瓷”对清代釉上彩瓷艺术及文化影响
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尽管清代西方“订烧瓷”绝大部分流向欧洲, 中国本土存世量极少,但对中国釉上彩瓷艺术风格的影响仍然是极其显著的,形成了鲜明的清代风格,与明代及更早的中国传统釉上彩风格产生了明显差别,风格更为多样、纹饰更为丰富、技法更为成熟,达至釉上彩发展史的巅峰时代。
中国瓷工在制作“订烧瓷”时掌握了大量西方彩绘技法,即所谓“泰西画法”,并将这类技法转植到其他釉上彩创作中,从而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满足了清代上层社会猎奇崇珍的心理,于是中西合壁逐渐成为清代釉上彩的普遍做法。中国传统五彩采取的是单线平涂技法,并不讲究透视、层次、光影等关系处理,而在绘制“订烧瓷”的过程中,不少工匠通过模仿西方油画、版画及工艺品绘制方法,摸索出一套能表现西方画面的成功技法,如粉彩瓷的以玻璃白打底然后进行油料渲染的技法即能够成功地表现物象的层次感。清釉上彩参用两洋技法自康熙晚期即已萌生,而至乾隆时则大行其道,并且不但参用西法,还大量借用西方绘画题材与纹饰。正如寂园叟所著《陶雅》中记载:“乾窑瓷器,不便画碧睛棕发之人,其于楼台花木,亦颇用界算法。命曰洋彩。”这表明,至乾隆时期,原本专用于西方“订烧瓷”中的绘制技法已经成为乾隆整个时代通行的做法,西方异域风情已经成为乾隆朝釉上彩瓷的普遍特色。乾隆之后,西方“订烧瓷”数量迅速减少,这样使得清代釉上彩瓷得以借鉴革新的外来影响相应减弱,凶循乾隆做法而少有创新。
中国明末清初时期釉上彩瓷器构图以颇具文人特色的疏朗布局为主流,而至清代时则渐渐转向繁密,两方“订烧瓷”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推动因素。西方“订烧瓷”在构图上普遍具有繁缛细密的特征,中国瓷工在不断制作此类产品时,费时较长且价格高昂,潜移默化中将纹饰的繁密程度与价格相对应,从而形成将构图小断繁化以追求利润最大值的做法,这即是造成清代釉上彩构图整体发展呈现日益繁密的显著趋势。
除在艺术上影响清代釉上彩瓷以外,还带来了显著的文化影响,西方文化因素通过持续不断的订烧行为而将其深深地烙印在清代釉上彩瓷上。西方“订烧瓷”的画样题材丰富,人物图主要表现的是西方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爱情故事等;风景图则表现的是欧洲田园、建筑、名胜、船舶等等;静物图则表现的是室内陈设品、花篮等等:另外还有别具一格的描绘有贵族、军队、公司等团体徽章的纹章瓷。这些具有浓郁西方文化色彩的图案纹饰通过“订烧瓷”大量地传布于清代釉卜彩瓷中, ‘些图案还发展为典型清代纹饰,使清代釉上彩瓷中包含有显著的西方文化印迹。
4、结语
清代西方“订烧瓷”对中国釉上彩瓷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乾隆之后,西方白产瓷日益发展,对中国产瓷需求量急剧下滑,“订烧瓷”数量锐减,使巾国釉上彩瓷陷入停顿发展时期,清末时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出现了浅绛彩瓷这一极具中国民族气质和文人情怀的新型釉上彩。西方“订烧瓷”虽早己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釉上彩瓷造型、纹饰、工艺、文化等各方面均形成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