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陶瓷艺术精神的痕迹与移情
3.1精神彰显的意象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说明创作构思时需将外在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个体精神的意象。陶瓷创作是主客观情感的协调与时代精神的体现,形态的种种展现了人类内心的意图和述说情态的多样可能。创作者善于运用形式美与方法进行整合创作,并在造型中强化个人对形的心理认同,继而获得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展现个体思想。陶瓷艺术创作思想的彰显带给观者的感受有不同的意义呈现。一方面体现审美快感享受的过程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共鸣和情感认同,泥土的本质属性与人的个体属性相似,创作者籍由泥性的属性而生成诸多的作品是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艺术创新以主观的结构原则使陶瓷艺术变成了形象的‘自由,组合,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生动地体现了现代人对创造意识的尊重和对变化的动态性把握。当然形态变化创新的过程具有不可预知性,审美快感的愉悦在观赏作品时与情感的共鸣因素作用于人的心理,产生视觉上的新奇与适度的美感意味着分享的快乐和心情的放松。另外一种是个体情感的移情与显现,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形态的创新常常给人出乎意料的美感启示,借助艺术形式、媒介和个体属性的探索实现创作想法的突破和实现。创作者将情感寄予陶瓷创作主体和细节的梳理上,这种情感寄托和意象激情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追求,指向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诸如创作者对自然的人文关怀着重在生态发展的设计理想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反映在审美与应用等多方面思考。在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的美感探索上,陶瓷艺术精神的指向使陶瓷创作和审美获得充分的言情和美感享受。
3.2审美变化与发展
陶瓷作品在愉悦、陶冶和提升人们普遍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是审美价值的个体诠释。创作者寄予作品的时代精神伴随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陶瓷作品涉及的美感因素是多方面的,自身材质的特色、形态组合、釉料肌理等审美意识的递进等等制约,其中主要的是创作思想的呈现和个性化造型语言塑造。陶瓷造型形态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外观特征的艺术特点和精神意象体现时代信息。陶瓷作品的时尚和流行是否符合人们求变爱美的心理以及新、奇、特、异等造型的变化,其中往往富有情感意境的作品受到欣赏,造型精美和独特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欢迎。陶瓷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共鸣相关,作品衍生的新含义体现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和艺术想象力并承载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植入,即把陶瓷创作作为沟通情感的手段和精神传达的信息,同时也是印证时代发展的象征,作品的流行伴随时代的精神与审美趣味的变化而焕发生机。
客观的审视陶瓷艺术所赋予的时代精神是理性的、也是必然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都会呈现出一个时代的艺术面貌和独特气质。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无论他的体量有多大,色彩有多么华丽,缺少了应有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追求都将是被遗忘的作品。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将永远伴随我们的欣赏从稚嫩走向成熟,并成为人类延续艺术生命的动力和理由,引领人们不断的追问艺术的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诺维科娃(俄).劳动美学.引自陈看衡,艺术设计美学[Ml.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卢纳察尔斯基.郭家申译(前苏)[M].艺术及其最新形式[M].2008
[4)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