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目前,对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翻阅的资料中发现:对各朝代纹饰的产生、发展原因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从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这一种角度来研究。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是我不反对这样一种模式的研究,我也承认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作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对纹饰的装饰形式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因素呢?对这个问题的提出之后,我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我认为创作者个人的知觉体验对纹饰的产生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纹饰之所以能够呈现在我们欣赏者面前,是因为创作者通过对生活的体验,画面的构思,最后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手段物化成型。从艺术创作过程这一角度上来说。创作者个人的知觉体验使纹饰的呈现产生可能。
“创作绘画作品同创作物质产品一样是一种劳动,它一样要经过观察认识,设计构思,最后物化成型三个环节。”元青花盘内纹饰作为视觉艺术,同样也是创作者通过对生活的知觉体验,然后设计构思,最后创作出如此精美的样式。本章研究元青花盘内纹饰视觉语言的主要是强调创作者个人主观的知觉体验对元青花盘内纹饰视觉语言产生起到的影响。
创作者很据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通过个人的思维方式在头脑中构成一个艺术形象,在中国画论称之为“立意”、“为象”。然后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手段使得头脑中的意象物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呈现在欣赏者面前。郑板桥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做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处于一定社会生活中的画家以绘画的方式认识客观事物,并用一定的物质造型手段艺术地表现自己的认识或意识,所以整个绘画创作过程就应该包括艺术的认识与艺术的表现这两阶段,前者是绘画创作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和进行艺术构思活动的阶段,后者是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和传达阶段。”有这样的一句话“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从艺术创作的角度重新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我们通过视觉直接能够感受到的生活,还要重视间接的生活经验;既要重视感性认识,又要重视理性认识;既要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又要注重主观修养,进行创作储备。”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创作者一时的心血来潮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不辞辛苦,惨淡经营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