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代陶瓷装饰中的平面构成要素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 在传统的陶瓷装饰设计中平面构成也使用的相当广泛,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为古老的一门艺术之一,其发展也顺应了人类自身发展中对审美理想的不断追求一一有单一、单纯走向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审美历程。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类型和风格的发展延续数千年历史,是随着人们对审美认识的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而不断延伸的,这种装饰艺术美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复杂多变的,但是对平面构成这种形式原理的认识和运用越加纯粹和多元。事实上,我国的陶瓷装饰不但品种繁多,异彩纷呈,而且多种装饰形式也各具特点,形态各异。重视器皿装饰,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和文化特征之一。远古的先民们早在五、六千年前便会运用精湛的技艺,在彩陶器皿上进行各种装饰,彩绘出各种具象、抽象的装饰纹样。那时候的游牧民族似乎对点线面组合后产生的抽象方式情有独钟,各种彩陶器皿上所出现的几何纹、旋涡纹等纹饰以单纯、明净的审美特征至今依然习习生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1、2)。
由于点线面与视觉张力和视觉次序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要素进入陶瓷装饰设计,秩序、韵律、节奏、重复等表情便存在于观看者的经验或意象中,不断地予以改变这种表情,便会更加活跃。这种认知模式最本质的东西只能存在于知觉对象或心理意象之中。
如果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是用纯粹的点线面装饰而成,其形式更抽象,其寓意更内敛,那么到了陶瓷艺术发展顶峰的宋元更多是把一些吉祥纹饰和花花草草的装饰也注入了这种“力”的表现。从宋代磁州窑白地刻划花瓶(图3)的装饰中可以看到,变形牡丹花草纹饰巧妙地构成了点线面的形态,之间相互生发、相互衔接,恰到好处地表现这种视觉张力和视觉秩序。到了南宋磁州 窑鱼荷纹盘(图4)中,干 脆大胆应用线条直接装饰,前者纯用线条勾勒形体,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深浅产生强与弱、柔与刚、轻与重、动与静的视觉效果。线条的凸起和富于弹性造成 物质材料向外围空间的侵蚀,似乎有一种张力从材料内部向外波动,力似乎在线中流动。外者也用勾线塑造不同的形象,不过它更具装饰味,更注重线条排列所产生的序列感的表达,而且运用线条的排列造成虚实对对比、线与面的对比、面于面的对比,效果更甚,从而产生很有装饰性的意味的韵律与节奏关系。
元代青花装饰中缠枝牡丹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从(图5)的风景牡丹纹饰瓶中,我们可能看到概括、简洁的花和叶在枝条的穿插中所呈现的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十分强烈,其穿插与布局自然、率真、丰富饱满、完整匀称、结构严密、主次突出、动静有致,装饰性极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民间艺人把这种形式媒介看作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符号,这些符号的纵横移动、力量的伸长、开合、运动的轻重缓急都体现了他们当时的心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