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意有个性 章有法度 作有应变——陶瓷山水画创作体会初探         ★★★ 【字体:
意有个性 章有法度 作有应变——陶瓷山水画创作体会初探

作者:熊焰 曾晶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   更新时间:2008-11-30 18:49:52 
 

意有个性 章有法度 作有应变——陶瓷山水画创作体会初探
作者:熊焰(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曾晶(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摘 要: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对陶瓷山水画创作有深远的影响,经过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主要表现是抓好立意、构图与制作等三个创作环节,做到意有个性,章有法度,作有应变。

关键词:陶瓷山水画创作的立意 构图与制作

中国山水画迄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魅力,对陶瓷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陶瓷山水画的产生,是历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现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的进步反映。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表达,再现在相应的绘画形式之中,这是陶瓷山水画最大的艺术特色。同时也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主要表现是注重立意、章法与制作,做到意有个性,章有法度,作有应变。

意有个性

立意是陶瓷绘画创作的构思,也就是在构思中确立意境,落实表现形式和手段。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指立意。打草稿即构思、运筹。峰是平凡的,奇是不平凡的,平凡给人以熟悉与亲近,不平凡给人以艺术的境界与表现的魅力,即现实与浪漫的创造构思、运筹。

山水画重意境,即是在作品中蕴含某种意味的艺术境界,启迪观赏者的联想,从真善美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对其情操,情怀起到感化、博爱的作用。使作品因意境而显得更充实、完美,从而具备艺术的生命力与持久的欣赏价值。

陶瓷山水画的意境,是通过作者情感与生活的自然交流时,与自然美的某一点触发交融,作者的感触升华演变为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以主客观意识结合为基础的。主观方面是作者境界的因素,诸如意识形态、文化修养、生活修养、艺术修养所形成的观念。客观方面是缤纷世界的造化美,这种美是以自然恒久的运动规律而生生不息,充满生命力的美。

意境的个性,是由作者基本素质所反映出的情感而决定的。情感的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不同兴趣点,也决定了对自然美的敏感程度。尤其是作者的文艺修养深度以及生活态度,更关系到意境的深度与鲜明度。因此,成熟的意境个性在于基本素质的不断完善、成熟,在于对生活的认识经验与体验的敏捷悟性。此外,作者的意境表达,必然地形成了作品个性的表现风格。

作者通过作品将自己的意境释放给观众,再通过观众的体会、回味、联想,使这一个性的意境得到丰富与完整。即以意会的形式通过作品在作者与观众之间形成意境的输出与输入,即是意会,这就要求笔墨在塑造时,必须把握景象的虚实、似与不似以及表现格调的适度与吻合。景象虚,意境才有所隐伏,但完全以虚,意境则不明;景象实,才有所明确显示,但如果全实,一览无余,意境也就消失了。因此,陶瓷山水画的意境应隐显结合,虚实结合起来,如达到这种艺术效果,要通过四个方面体现。

一是从对景象体验后的意造上体现。就是按意境的表现需要,对自然景象进行取舍,提炼、组织、加工,重新意造出既有特色的真实,又充满“意图”的艺术作品。这一作品对观众而言,是熟悉亲切的。而典型的塑造中,其境界又是超越生活真实,并感人至深的。在陶瓷山水画创作中,似与不似的意义多在于此。

二是从具体的组合关系上体现。以自然万象为表现的瓷上山水画,不比瓷人上物、花鸟画,其景象的塑造不在一物一象之上,而是在意造中,着重以组合方式生动、和谐地配置生发,形成艺术的塑造。所塑造的景物之间,是依附映衬之中,不可割离的塑造关系。脱离这一关系的塑造物象,均有可能成为残缺,或不完美的形象。因此,似与不似的表现,又体现在这种巧置妙构的组合设计与表现上。塑造中,既要做到服从生动和谐的组合要求,对各塑造物的绘声绘色相对的松解、变形、夸张的处理,又要从组合特色上构成相应格调的抒怀、隐意。

三是从虚实掩映的塑造中体现。在笔墨具体的表现上,以虚谋求隐而深意犹味尽的境地,以实形成意图导向。在虚实相生,互为掩映的表现中构成意境的隐显映衬。手法上先从全局落实太虚太实,然后在局部自适生发中体现虚实的关系。形成虚中更有虚,实中还有实的生动局面。

四是从蕴涵意境的笔墨上体现。如笔墨的瘦劲、秀逸的品味;凝重、朴实的品味;概略、疏淡的品味等等。即笔墨品味必须与意味格调一脉相承,从视觉上给人以相应情趣的感染。

意境确立后,根据陶瓷材质表现的需要,可进一步决定表现形式。如:工笔、工兼写、写意、水墨、浅绛、重彩等。以哪一种形式为主,可以根据创作实际的需要,从其它形式中采纳所需要的表现技巧和技法。

章有法度

章法是指一幅陶瓷山水作品总的构思与布局。在陶瓷山水画中,主要体现在宾主、开合、空间,布势四个方面,具体做到四个要:

一是宾主要明确。宾主是指全局中,主体与局部的布置关系。目的是通过画面的主体与局部的呼应,形成对比与协调中的平衡表现,在衬托中获得主体突出,使画面有鲜明的中心,同时又在平衡中获得全局的和谐。其方法:一是从面积的大小、位置的偏正安排上;二是从笔墨的虚实塑造上,形成主次的表现关系。在表现中要注意主体与各呼应点彼此的照应。对比与协调时,把握住各部分的虚实限度和具体塑造要求,要做到宾主明确,呼应得体;主中有次,次中有主;笔墨各尽所用,虚实相对。在客体的陪衬与对照中,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显著而不孤立。

二是开合要自如。开是起始,合是收结,是布局与笔墨生发表现中的对应章法。其目的,从布局上讲,是通过聚散矛盾的兴起与协调,促成画面局势的产生;从笔墨上讲,则是通过虚实松紧形成表现的节奏。在布局上,其手法主要是在各单元间,运用面积不等的黑、白、灰色彩构成彼此的对应,在视觉上造成局势的起、承、转、合的关照。在笔墨的生发关系上,运用点线面的鲜明、虚隐、起伏、强烈、柔和等等技巧,形成表现的高潮与平铺的节奏感。这种生发关系有如文章的结构关系,有头尾、章节、起伏、转折;有总体的起结收放,又有段落中的起结收放,从而使瓷上构图既舒展,又宛转完整。

三是空间要和谐。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在传统中尤以北宋郭熙的三远法影响较大。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这是从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角度上对空间的表现。但是瓷上创作实际运用中最极为灵活,角度上虽有总的倾向性,却不受其约束。因此,总体上运用近实远虚、近大远小,主体鲜明,客体沉浑的手法。构成生动变化中的和谐,其重点在虚实的比较上。如局部,是在单元的组合内,以虚实形成错叠中的空间感;整体上,则是在单元之间的虚实映衬中,以比较形成相对的近、中、远空间感。还可运用上实下虚的重叠手法,表现空间关系。如数重山的塑造,通常是将各山头勾画得相对结实、明确,而下面部分逐渐虚化。用深浅各异与大刁、高低、横竖、偏正的山势形体,进行参差掩映的叠合;造成群山的空间。

四是布势要异趣。布势,是瓷上构图中运用笔墨布局上的走势,使主客体重心平衡,瓷画取得生动视觉效果的手法。在瓷画上造成局势的倾向性,对视觉产生导向性与冲击力,从形式上达到协助意境表现的目的。不同的布势,会产生效果异趣的视觉感受。如:上重下轻,有压仰、空灵之感;下重上轻,则有坠或稳的感觉。圆形回环,随和中,中心突出;方形回环稳中空灵;之字形布势,有适婉之意趣;对角布势,意欲未尽;横向布势,平稳意远;竖向布势,峭拔险峻;斜向布势,危险无定等等。无论何种布势的构图,都要在势的倾向中,把握好画面重心的生动性与平衡关系,布势的技巧即在于此。另外,布势分大势与小势。整体上为大势,大势在于巧,这样在瓷画大关系上,才不至于形成平淡的第一视觉感受,而难以起到快速吸引观众的目的;局部为小势,小势要平和。平和才能不零乱而有序,有序才能在虚实起伏中,吸引观众深入地游目欣赏。

作有应变

作有应变,是指在创作时,要根据陶瓷材质的不同注意变化应变和修改。瓷上山水画的表现对象是大自然,同时在表现中更以作者的心境作用于笔墨,这是复杂而重氛围的艺术表现。景象的精致与生动性,更多体现在笔墨自适的综合表现中。形式上更依赖于点划生动的组合与灵活应变的积累。所以塑造的准确性只能从整体上把握。在山石、树木等的组合表现上,注重顺势的自然安置。形象的仰卧、倚从,也视虚实变化的趋势而生发。勾写,效画应变自如,添加活套。这种运用以笔代心,心随笔运,应变生发组合,逐次完整的表现,更体现了笔性,墨韵达意的变化而变化生发,随机应变的组合塑造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应变能力是瓷上山水画创作表现能力的一种标志。依势态变化而应变生发的能力,在于对技能、技艺的熟练运用,在于能巧妙地运用设计中的余地,以及将偶然转化为生动塑造的必然的才能与经验。应变生发是总设计上,笔墨表现的必然技巧,不是处处的偶然巧置。所以,一要服从意象的整体设计,二要自然顺势,三要合情理,四要不拘泥小趣味。

瓷上作画与写文章一样,文章完稿之后,要再一次推敲修改。作画亦如此,作品主体完成之后,要注意修改,修改的目的,在于整体上和谐统一。不顺之处,收拾以顺;该突出的,则勾勒突出;轻重失调处,给予协调;松散的要统一,紧结处,予以浑沉虚引……

由于瓷上山水画的绘制,所涉及的技法多,灵活性大,绘制中所留下的余地多,因此最后的修改就十分重要了。修改的重点,是瓷画表现的节奏起伏、纵深、和畅、丰富的整体和谐与服从整体的局部和谐;由形式到意境的表现状态,如塑造的品味、色调、势态等等与意境的蕴涵关系,隐显状况等等。然而作为修改整理,在既要达到收拾统一的目的,又要在已经成立的塑造上,不应构成对原塑造成大的强涂、硬改的伤害。这就要求在收拾中,更要顺应大的原营构与具体的巧变善置,在合拍于全局的奏节中,构成自己的妥贴表现,在和原塑造笔墨的生动结合中,有效地达到收拾统一的目的。并由此作到:一要突出重点从大处着手,以小矛盾服从大矛盾;二要笔墨顺势,从自然大度上以巧构统一收拾;三要笔墨以活、少、到位为妙,以整体效果只能协调,不可处处加添强填。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谈谈山水陶瓷产(作品)的传统
    以神写形 借古开今-漫谈陶瓷
    浅谈陶瓷器型与山水创作
    釉上山水画创作之我见
    中国画山水技法在陶瓷创作上
    山水画的概括方法
    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山水画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陶瓷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及其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