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花鸟画的文化精神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在中国人的审美中陶瓷花鸟画体现更多的是“自然的人化”,即人的心灵与自然韵律、节奏、变化的吻合一致。人之所以与自然界的花鸟有着某种情感的对应,是人内心的式样与外界自然事物的式样有某种对应关系,是儒道两家所致力的精神与物质的相对和谐。纵观两千年的中国绘画史,道家对中国绘画界的影响甚大。道家重“逍遥游”精神,不但需在作画态度上无拘无束,而且作画目的也只是“进技于道”,“得养生焉”。
陶瓷绘画艺术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反映,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陶瓷绘画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其实质是从我,确切地说是从人心展开对世界的认知、理解和交流沟通。这里的主观是指画家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即物我关系,是自然力与人心灵的力的同构。这一关系又随着画家对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刻而呈现为:“为物代言”的第一阶段表象与“物我合一”的第二阶段表象。陶瓷花鸟画的审美心理主要也倾向于主观世界。表现为“物”与“我”的关系,即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画家通过心灵的主观去理解自然世界的客观,客观提供主观以物的现实存在形象,刺激主观的意想。主观通过对客观的认识和再认识,以主观情感赋予客观物象达到二者的心灵之力的和谐,即主客观的最终统一。
二、陶瓷绘画中荷花的形象特征与意的表达
从荷花的外观分析,水下扎根于淤泥,洁净藕根上抽出无数支硬朗的细枝跃出水面长达二、三米,不畏风吹雨打尽显一身傲骨的不屈精神之力,枝头绽放的叶和花婀娜地摇曳于枝头,张扬但不跋扈。红、粉、黄或白的花艳而不惊,媚而不俗,淡然处世的风格让它始终以雅致的芳香走入人们的心底。这恐怕就是无数画家的最爱,似乎能从荷的内心对应到画家的内心。千百年来画家们不断地描绘荷花,从古代陶瓷绘画荷花纹样发展到今天陶瓷艺术家笔下的荷花,画的就是同一种荷花,但画的荷花都不是同样的内容,事实上,千百年来以荷花为同一题材的作品,不仅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画派、不同的面貌、甚至同一画派的不同画家均有互异的个性风格。这些不同的荷花画中的不同内容,就是各种互有差异的社会思想。
陶瓷花鸟画采用自然物中的花、鸟、草、虫等形象作为题材,其目的绝不仅仅为了表现花、鸟的形象自身,而是借物象以抒情。荷花由抽芽到茂盛再到凋零也是自然气候四季交替的力的塑造。我们能够从中看到自然物始终处于运动中,通过眼睛的直接感知会触动我们心中一种情感运动,比如,当我们看到荷的向上生长时就会对应到自己生命个体的生长,由荷花凋谢,荷叶下垂的弯曲向下时与我们某种凄凉心情的弯曲曲线的情感相对应,产生心灵的沟通。在许多以荷花为题材的陶瓷花鸟绘画中,陶瓷艺术家追求的是画荷之外的反映心灵力量的意一一缘情言志。正是陶瓷花鸟画“缘情言志”、“神会于物”的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美学思想,贯穿于陶瓷花鸟画发展始终。
三、陶瓷绘画中荷花创作的空间布势
一般来说,陶瓷绘画画面中物象整体摆放中讲究气势相通,互相呼应。物象之间的排列多以疏密变化求生动。在画面中疏产生的松弛与密产生的集中,相呼应构成强势与弱势的对比呼应,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另在排列中还通过不同方向的摆放,产生呼应将物象连接成一体表达主旨。在陶瓷绘画荷花创作时,需注意到物象的不同组合关系,对视觉产生截然不同的刺激。通过上下疏与密的调整造成强与弱的对比呼应,在画面下方靠荷花疏密组合强化视觉印象,首先抓住观者视线,再由向上的生长势把视线继续引向‘上方;就使得距离相等的排列也会有视觉上的先后,虽然在陶瓷绘画中荷花的排列已不存在近大远小的主次之分,但在摆放的方向上注意势的呼应,使观者的观看依势的走向进行顺序引导,由下至上或由前至后。因此排列的形式顾及欣赏者心理走势,由外在形式的走势达到与人的心灵势的同向,从而使观者达到审美的快感。
在陶瓷绘画中表现花、鸟、虫、鱼等形象,以及表现这些对象所用表现的方法,以运用点、线、面的形式构筑形象,并通过不同的构图方法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其二是陶瓷花鸟画的内在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是通过外在形式引导深入到所表现的主旨,这才是视觉艺术的精髓。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构建了花鸟画的视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