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全厂职工队伍发展到645人(女工255 人、男工390人,其中干部28人),管理机构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有正规的三级管理。各项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电瓷产量达1051T,质量合格率达90点;产品种类由改产时1966年二十几个单易品种而增加到三十多个品种,并有14 个配套产品,企业扭亏为盈为国家积累40万元。
1976年后,该厂把工作重点放在狠抓拨乱反正,改变厂风上,形势逐步在朝着利于发展生产,振兴企业的方面发展。然而由于当时产品不对路,电瓷生产过剩,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十分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该厂抓住产品不对路这个关键,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行了产品开发之路。1979年上半年首先抓住了市场信息调查,当了解到港澳市场凉墩、箭筒、莲子缸等传统大件瓷脱销后,当机立断决定改产,确定由生产低压电瓷转为生产大件传统陈设瓷,日用瓷、仿古瓷和工业瓷同步发展多条腿走路的经营方针,开始了大幅度的调整工作和艰难的改革。同年6 月1日经市革委批复同意曙光电瓷厂改名为曙光瓷厂,职工发展到1200余名。
企业面貌由一蹶不振变为欣欣向荣,几年后日署光瓷厂新建厂房、仓库、职工宿舍16500多平方米。过去的油毛毡棚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昔日坎坷泥泞的小路代之而起的是交叉纵横在厂区而宽阔平坦水泥路面,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也有大幅度地提高;职工福利事业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