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南为人犹如其画,能洁身自爱,不善应酬周旋,品德高尚。尽管徐仲南在陶瓷界名声鹊起,又有众多高足不离左右,仍对一位慕名拜师学艺的聋儿怜爱有加,不但破例招收,还供其膳食,令聋儿十分感动,短时间技艺大长,出师后瓷画小有名气,可惜早年夭折。1948年,年已76岁的徐仲南老人,专程去乐平县举办画展,慕名购画者络绎不绝。乐平展览后又应其弟子邀请,在景德镇民众展览馆再次举办画展,颇具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徐仲南深受党的关怀,虽然晚年在家休养,时刻总想为社会做些事情。他为人平和,待人友善,蓄着飘逸的长须,显得温文尔雅,是南昌和景德镇一带颇负盛名的古画鉴赏家,曾在景德镇举办过西泠印社收藏的吴昌硕等人的画展。晚年的徐仲南尤爱松竹,其传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尤其是竹石最为著名。他在创作中,既学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笔意,承其风骨,更师法造化。他在自家庭院栽松种竹,体察写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独具风格。徐仲南早期所绘松树浓密虬劲,晚年的则疏放苍莽。所绘竹子多为溪边崖下水竹:一簇簇、一丛丛,或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或琼树临风,亭亭玉立。竹叶多为仰叶,纵笔挥洒,随意疏放,似散似连,疏密有致;设色以墨为主,敷以淡淡的浅绿,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约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他所画的山石也很有特色,石的结构块面多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山石的苍古浑厚,深得米家笔法之妙。
徐仲南在绘画之余,不仅在庭院栽松植竹、种花养鱼,还在书房研玩古董、拉京胡、哼唱京戏、抽空为京剧团画舞台布景,他与京剧名角交往甚密,目的是借鉴姊妹艺术拓展画理。徐仲南爱竹、栽竹、画竹、咏竹,以竹抒怀,表达了这位“竹里老人”高洁的操守和淡泊的胸襟。1950年苏北水灾,耄耋之年的徐仲南积极参加义卖,筹款救助灾区同胞。当时景德镇艺术家只有3幅画的义卖任务,徐仲南竭尽全力画了十多幅,还嫌自己手慢,特地将平日所画的共40幅提交义卖。其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可贵的精神,曾鼓舞了许多美术工作者。
1953年7月,81岁的徐仲南,走完了他爱竹绘竹的艺术和人生之路。徐仲南一生勤奋刻苦,从一名“红店”学徒,一步一步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其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后人所景仰。其子徐天梅,著名陶瓷美术家;孙女徐亚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孙婿张松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孙辈凡从事陶瓷美术事业分别获得高、中级职称和省大师荣誉称号。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