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大婚
关于程门来景德镇的原因,有收藏者根据现存的程门浅绛彩作品分析,程门第一次来景德镇是同治十年(1871年)左右,当时的程门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因此受御窑厂邀请,聘其为同治皇帝十一年(1872年)大婚画瓷。
离开御窑厂十年之后,已经结婚生子的程门又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重返御窑厂画瓷,而这期间,经历了光绪皇帝十四年大婚。
程门两赴御窑厂都是在皇帝大婚之前,依此推测程门专为皇帝大婚画瓷而受邀赴御窑厂画瓷,应不是牵强附会的呓想。恰恰印证了程门挂籍御厂的自由职业者身份,也因此才有了大量程门的定制款作品。
《锦绣》杂志副主编刘君曾经撰文提及程门,“同治十年(1871年),他第一次来景德镇,也是在御窑厂画瓷。当时李鸿章刚刚修复了受太平军毁坏的厂址,要为同治皇帝的大婚烧造喜瓷。程门当时接受这一工作,更多是出于谋生的需要,现实与内心的矛盾常常让他感到纠结不已。这样一种纠结,古今文人皆同。程门的问题是,他既已自称道人,却又无法逃离这儒家统治的世界。挂名瓷画师,已是他能做出的最 大妥协。”两次受聘为御窑厂画师,让程门将其融合黄公望、吴历两位大师的浅绛彩于瓷器技艺上发挥至极致,“其志峻,其神逸,故山水脱尽烟火。”贵族与士大夫不惜千金,争相抢购。大清国四万名满清皇族,对程门的作品也极为尊崇,在飞鹰走狗之余反复把玩。
完成皇帝大婚的作业后,心高气傲的程门不屑于九宫格那类刻板陶艺为伍,离开了御窑厂,加入到景德镇的自由画师的行列中,与他们一同作画,一同喝酒,一同在街头百姓中寻找知己。
在街头画瓷的日子,程门经常随意地在瓶上点缀,或闲钓大江,或策杖问山水,或驾舟栖于柳塘,身寄尘世,心超物外,逍遥于宇宙之间。留白的空间越来越大,道家之气,被他在浅绛山水中染开。最初,他极欣赏米氏父子的云山,烟云变灭,林泉相映,他以为这种独具个性的画语,便是艺术与自然的最佳结合物。但如今,他又认识到“写云山当以气胜,不必米氏父子为然也。”浅绛彩宗师最终领悟了“瓷道”,并成为无人可超越的大师。
后来,程门悉心指导自己的儿子程言,对他来 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传承“瓷道”都是最为紧要之事。而就在程言揣摩父亲的笔法之时,刚刚成岁的光绪皇帝也正跟着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国子监老师学习英语—— —他有意在这个充满鲜花的美丽国度进行史无前例的改革。
有人传承,有人试图改变,扰攘的19世纪就要结束,无论谁做出怎样的努力,历史的车轮行至转折点时都已不可逆转。
1908年,堪称告别的一年。这一年,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程门画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笔。陪同的有他的“传记作者”张鸣珂、慈禧太后以及不太情愿的光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