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程门及其次子程小松的两件浅绛方瓶, 两瓶大小和形制不一: 程门彩绘的方瓶为当时景德镇较为流行的琮式, 高30CM、 口径9. 9CM、底径11. 5Chd,微侈口, 短颈, 长方腹两面贴塑衔环象耳, 矮圈足, 卵白底釉面折光呈粥皮皱。与其它琮式瓶稍有不同的是, 其瓶四面皆画, 集山水(一面)、人物(一面)、花鸟(贴塑象耳的两面)于一瓶; 程小松的彩绘瓶为盛茶叶用的扁瓶,形制较小, 高1 6CM, 宽10CM, 侧宽5Chd。仅正背面有画, 两侧无任何图饰。两瓶虽形制不一、图饰有繁简之别,但皆是书、画、印结合为一体, 文人气韵浓郁, 士大夫风骨毕露, 堪为程氏风格浅绛瓷的代表, 且釉面细滑洁白, 确为晚清浅绛瓷中的珍品。 程门的浅绛象耳琮式方瓶, 绘于光绪四年(公元1 8 78年)。山水画面有程门署款, 各面有字、号款和钤记, 两面白篆,两面朱篆。程门姓名、字号全在同一器物上的题记及篆章中出现, 实为罕见,至为珍贵。 山水画面是“秋峰危翠泊渔船”图。近景为一危峰之麓, 绿柳湖边, 一渔舟泊于绿荫之下, 桅樯落帆, 渔翁独憩。在这天高水阔、人迹罕见之境,孤舟之上的渔翁显然不是平凡的渔猎者, 而是迷世藏身的高人; 中景大片留白, 惜“力”如金, 然而湖波山岚望之如真: 远景绵亘山川, 只绘出茅峰一二, 绵延意境已出。画中前峰虽是峻峭, 以应题记中的“危翠”之“危”,但在前柳后峦的映衬之下,仍然只是江南奇峰的风采, 没有北国高山大岭的雄伟。整个画面体现出典型的中国南派山水画传统风格。无论是笔意, 还是构图意境,整个画面活脱脱就是一幅白宣上的浅绛山水画。 山水画面的背面是一幅牧童骑牛图, 只绘半截树干、一牧童、一青牛, 竖题“小雨凉生犊背春”点题,近三分之二的画面留白。然而, 那高入云天的树冠, 青牛的来处, 青牛的去处,牧童远眺的视野, 雨丝飘舞的天空, 显而易见都是十分阔大的。整个画面用典型的浅绛笔法写画、施彩, 构图简单,但青牛的硕壮、温顺,牧童的逸致闲情,树枝的生气勃勃,青青之原上草,地上之土松泥湿, 都可观之、触之。国画中的浅绛主要是山水, 此幅瓷画虽是放大一隅, 形成以人物为中心的效果, 然而皴擦、渲染之法, 以及水墨浅绛的效果,仍是黄公望所创浅绛山水画的独特风格。 贴塑衔环象耳的瓶体两侧一面是“鼎甲图”,对面是鸟立枯枝图。 “鼎甲图”为民间工艺品常用吉祥祝福图案, 常用鸭子和芦苇构图。 因鸭字偏旁有甲字, 又与甲字谐音, 暗寓科举考试中的名次等级之“甲”; 芦苇是一棵连一棵地生K, 寓意科考中“连科(连棵谐音)”高中。如果图中是芦苇丛中一只鸭子, 则是寓意一甲第一名, 即祝人高中状元: 如该瓷瓶上芦苇中绘三只鸭子, 则称“鼎甲图”, 因为“鼎甲”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一一殿试中录取的前三名的称谓, 即状元、榜眼、探花的统称。此种图案寓祝人高中巍科之意。 “鼎甲图”背面的鸟立枯枝图由一枯枝立孤鸟、稀疏两竿绿竹构图。横斜枯杆颇有几分梅枝意味。中国民间有梅、竹配双鹊的传统吉祥图案,俗称“梅鹊双喜”, 象征夫妻爱情深厚、和满。而此图枯梅无花n—I‘, 孤鸟无精神, 不知意蕴所在。题字为“笠道人拟口解馆笔”数字, 所指也颇为费解。 ÷ ’题记此瓶绘于“戊寅仲冬” (即光绪四年), 为“溶之先生大人雅鉴”,不知其人为谁, 已无从考证。 程楷的浅绛瓶没有时间署款, 从其釉面的洁白度高于一般晚清浅绛瓷判断,制作时间应该较晚。瓶的一面画一老者仰望云天像, 背景为两杆粗壮乔木,抵拊红岩而生, 树木茁壮。 图画构图疏旷, 寓意深沉,老者高洁的品格、超凡脱俗的期待及整幅画面高远的意境表现得十分到位。岩石、树干的设色与老者衣服极其协和,地上草绿与树叶之色也渲染得恰到好处。此画表现了程楷对乃父的技艺方法及艺术思路的传承脉络。画面题记为“虹桥老伯大人雅属 小松侄程楷书”,画白篆一个松字。 “老者望云”图画背面是“风正一飘悬”图, 画面更为疏朗,仅在左下角处画了一蓬树冠, 幅面只有六分之一,其它六分之五的留白中, 只在中偏低的位置画了一叶满帆孤舟。题记为“风正一飘悬小松”, 尾画红篆“小松”二字, 红线方框为款。整幅图画,无天、无地、无水的表意符号,然而, 人们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土地的坚实,水波的浩渺, 天空的阔大, 大气流行的伟力, 以及天籁的悲壮。风飘飘的意境与风的飘扬方向是通过柳树飘舞的枝条表现出来的。据图画题记, 人们可以猜出作者此构的意蕴所在: 在这阔大的世界里,那渺茫茫无依凭的满帆孤舟,不就如迎风飞翔的断线之鸢吗?这与正面“老者望云”的恬淡, 正是因果相连的一句宿命话语。这句简易而沉重的话语,在中国历代文人的心海中, 已经郁积、演绎了上千年。程小松,就这么简单, 在这么小的一个茶叶瓷瓶上,扼要地释放了出来。清初名画家笪重光有句名言: “空本难图, 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 真境毕而神景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 ” 《画筌》程小松可谓完全悟得了个中奥秘。 浅绛彩瓷是中国传统国画艺术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彩绘方法是,用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浓淡相间绘出纹饰, 然后罩上淡赭、淡紫、淡蓝、水绿及草绿等色彩, 经600’C一一700‘C的低温烧成。浅绛彩绘有选择地继承和吸收了青花、古彩、粉彩等传统陶瓷工艺的色料和彩绘方法,如用青花修饰器物, 用粉彩工艺弥补浅绛花鸟不够鲜明的缺陷, 早期浅绛用古彩彩绘人物衣饰、 山岩、树皮。所用黑料由于钴矿石中羼加了铅粉, 黑料绘在瓷胎上,不用雪白覆盖就能烧结在瓷板上, 黑彩也显得浅淡,没有光亮,但有浓淡之分, 形成纸上水墨画的效果。淡紫是由高红、铅粉等原料配成, 淡赭由赭石、树胶、天然碳酸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配成。各种色料不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 所以无粉质感,彩层薄,但也较传统粉彩更易绘制。 尽管浅绛瓷画的彩绘技法和颜料与历史上的纸绢浅绛画绘法是两回事,但从以上两个方瓶上的瓷画可以看出,其艺术效果是一致的。相对而言, 浅绛瓷画与纸娟上的浅绛画相比, 具有耐久、易赏玩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在新粉彩出现之前, 浅绛彩瓷盛行了七、八十年。著名的景德镇陶瓷史研究者刘新园先生说: “毫无夸张地说, 晚清浅绛彩艺人是景德镇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 ”刘先生对景德镇陶瓷史研究探微发幽,精研宏深,其言信确。 当年在景德镇从事浅绛彩绘瓷画的杰出人物大多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文入画家, 如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马庆云、汪友棠、徐旺茂、方家珍等。这些文入画家的籍贯多是人文底蕴深厚的徽州。其中,程门是一位集大成的方家,且后继有人,两子及门生皆成浅绛彩绘名家。 据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江思清编著《景德镇陶瓷史稿》(1 959年)引《黟县四志·人物志》载:程门,字松生,一号雪笠, 又名增培, 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 “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犹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初大名家甚深, 故所谓直到古人。咸丰、 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幅零缣什袭,藏之。杜工部所谓‘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上生光辉’ 。子名言,字次笠者, 工山水,潇洒出尘; 名盈字小松者,工仕女,风神映丽。各秉庭训,得其一艺之长,均在江西景德镇以瓷谋生。所画瓷品,迄今犹为名贵也。后桂林人程士芬,碧山人汪棣效法之,亦有声。” 该段记载所言程门的次子名盈,又叫程楷,方志记载其“工仕女”, 从他画的茶瓶可以看出, 浅绛山水也不甘落后外行:所指汪棣者, 即是大名鼎鼎的黟县汪友棠。 程门及其长子程言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浅绛山水上,这原本是纸绢浅绛画的正宗。 国画史上“水墨浅绛”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意境与深受佛、道思想浸润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山水情怀、烟霞痼疾极其合拍, 因此,其画风和“浅淡之处见浓厚”的审美理念为明清山水画家极力推崇和提倡。沿至清代晚期, 以程门为代表的景德镇瓷绘艺术名家将其艺术审美理念引入瓷绘业,竟然开创了景德镇彩绘瓷业的一片新天地,对后世影响深远,实在是功不可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