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话说陶瓷-景德镇陶瓷历史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奇瓷神韵 | |||||
奇瓷神韵 特邀嘉宾:肖继根 Z: 景德镇瓷器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其中这“声如磬”的陶瓷乐器,合奏出中国陶瓷文化那声情并茂的主旋律。奇瓷神韵是黄钟大吕,伴随着衍生不息的千年窑火。至今仍回荡在风光无限的瓷 路上。 Z: 肖老师,中国古代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音,陶瓷乐器是以陶或瓷为主体材质制作而成的,自然属于八音“土”的范围。那么,有实物标示的最早的陶瓷乐器是什么? B: 据我国音乐学专家和陶瓷考古专家的论证,最早的陶瓷乐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埙,从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只椭圆形的单音孔陶埙,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了,而从河南殷墓发现的商代陶埙,是五音孔的圆锥形的,这五音孔的陶埙不但能吹出七个声音阶,而且还能吹出一部分半音,这说明陶埙已从远古时代用来狩猎的口哨,演变成了用于雅乐的吹奏器,在吹奏器功能方面正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从吹奏效果来看,远古的无孔陶埙只能发出“ 呜呜”之声,颇似野兽的求偶声,故而被先名们作狩猎时的辅助工具。陶埙属气鸣乐器,多孔陶埙音色醇厚古朴、低回深沉。而根据陶埙声学物理原理研制出的瓷埙。九孔之内可吹奏十三度音域内的所有半音,埙声更加悠扬广阔,高坑急旋,古韵盎然。 z: 如果说陶埙是第一件吹奏乐器的话,我想陶缶应该是第一件打击乐器。 B: 对。缶是古代用来盛酒的陶瓷。它腹大口小,敲缶时空洞有声。《诗经·陈风》中记载说:“坎其击缶 ,缶宛丘之道。”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击缶是相当流行的风俗。“坎其击缶,见于陈风”《 风俗通义》说,缶者,瓦器,奏人鼓之以节歌。陶缶因大小,厚薄有别,故击缶是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史记》讲述了公元前279年秦赵君王渑池相会的一段历史故事,秦王逼迫赵王鼓瑟,以示强秦威势,而赵国文臣蔺相如则以死相要挟,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助兴,真可谓:缶声无奈忠臣烈,瑟音间缘佞君惧。 Z: 据《礼记》记载:“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击缶逐渐演化成击罄了。而罄又有特罄和编罄之分。史料中说:“凡罄十六枚同一簨虚虞谓之编罄。”是商周时代专门用于雅乐的打击的乐器。从出土文物来看,不仅有青釉钟,更多的就是编罄了。 B: 编罄的材料最初是用石片或者玉片磨雕而成的,悬挂在木架上,用小木缒击奏,在各个朝代,编罄的形制大小及数量的多少都不一样。商周时代的编罄是半圆形的,而魏晋以后则为曲折的,唐代采用瓷片制作的编罄,由于有意识地利用厚薄,长短产生的振动频率,所以在演奏时起到了加强节奏和和气作用。罄是历代皇家宫廷雅乐的主要打击乐器,其形或半圆、或刀状、打击之音,悠长低旋,唐诗有赞词:点罄声如咽,飞罄音如漏,划罄似帛裂,战罄似瓶迸,把瓷罄的形声音响描绘得形象生动,遐想万千。 Z: 据《乐俯杂录》记载:“唐代中初,有调音律官大兴县丞郭道源,善击瓯 ,用越瓯 ,邢瓯一十有二,以箸击之.”。老师,击瓯是不是在公元847年就盛行于唐朝了。 B; 对。瓯就是瓷碗,所谓越瓯,邢瓯,就是指越窑,邢窑出产是瓷碗。陈浏在《陶雅》中也说过“以箸叩瓷碗,其音悠然无尽者,谓之韵,与声、音、响三各有不同。”郭道源是唐代宫廷的御用乐师,他精通音律,擅长击瓯,他在表演时,要在十二个大小相同的碗里盛上不同等量的水调节宫商等五音,敲击时“其音韵妙于方响”,引得大诗人温庭筠也叫绝不已,即席赋诗说“太平天子驻云车,龙轳勃郁双蟠孥。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环落翠花,乱珠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Z: 我听说唐代击瓯非常流行,击瓯人不仅要懂音律,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耳聪力。因为只有胎质坚密的瓷碗,声音才能清朗悦耳,而经验丰富的人一上手,就能听觉到瓷瓯的声质效果。 B: 唐朝击瓯的名家很多,有一个马处士,击瓯的绝技不仅感人至深,而且对击瓯的爱好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把自己的住宅也取命为“击瓯楼”。 Z:唐代击瓯用的是瓷碗,听说明代也盛行击瓯但用的不是瓷碗,是水盏子。 B:水盏子是一种用于品茶的小碗。造型特点是敞口、斜腹、小圈足。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的水盏子一宣德年间的白釉小盏质量最好,随意姑苏城有个擅长瓷乐的妓女想方设法想得到它用来击瓯。后来她买通御窑厂的督陶管,得到了从贡瓷落选的十几个水盏子,“则水浅深分水下清浊,叩以犀匙,器入而音周,绝胜古直击瓯者。一个叫毛奇龄的文人为此特地写了一篇《水盏子记》。唐朝击瓯风行朝野,不仅用于宫廷雅乐,同时也用于民间燕乐,不少数伎舞女也善工此艺,诗人方干在一首名为《李户曹小伎天得善击乐器以成曲章》 的诗中,赞美了一位歌伎击瓯的艺术才华,诗中说:“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匀滑自轻清,随风摇曳有余韵。测水浅深多泛声,昼漏叮当相续滴,寒婵计会一时鸣,若教进上梨园去,众乐无由更擅名。” Z: 肖老师,腰鼓原是西域的乐器,传人中原后就有了陶制的鼓,那么,陶鼓作为打击乐器是在什么朝代? B: 按《吕氏春秋》的记载中说,早在公元前2357年,“尧命质以 麋,置缶而鼓之。”意思是说,尧曾命令用鹿皮作面,蒙在陶缶上,作为陶鼓来敲打,到了唐宋时期,陶瓷腰鼓也相当流行,不少产瓷区都有烧造陶鼓的窑址。《景德镇陶录》中说:“花腔腰鼓,陶鼓也,出临桂职田多,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作窑烧腔上油,画红花纹以为饰。”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曾纪录过广西烧造腰鼓的经过。1986年,在甘肃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乐山坪,出土了七件彩陶鼓,分别属于马家半山类型晚期的,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这些陶鼓是细泥红陶单面鼓,分鼓口、鼓面、鼓身三部分。鼓身为束腰圆筒状。外面施用了黑红彩,纹式是锯齿旋涡纹,具有鲜明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特征。是构成古代“八音”乐器形成的重要组织部分。 Z: 我听说景德镇不仅烧造过腰鼓,还制作过陶铃。 B: 不错,这事在《陶雅》里也谈到了,陈浏说:“陶制为铃,其大如栗,含丸如豆,振之则响动九幽,数百年物也。”其实说到陶瓷乐器,其制作工艺最难的,当属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 了。这件由北京博物馆院珍藏的瓷洞箫 ,长7厘米、口径2.1厘米。呈竹节形管状,上端口部镂空钱纹装饰,并有一吹孔,器身共有六音孔,五孔朝上,一孔向下,胎质致密,釉色纯白。清朝周亮工在《闽小记》记载:“德化瓷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百技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出竹行上,”制造瓷箫 不但要求造型准确。而且还要求音质纯正。你看他瓷箫 洞吹,这缓慢、凄沉,迂回的乐段,既焕发出了民间瓷乐的生命力,又通悟出了燕乐雅器的时代感。 Z: 清代乾隆年间,也就是1721年的夏天,曾有个法国传教士,汉名叫殷弘绪的,他来到景德镇,亲眼见到迎神会上演奏瓷制的云锣,感到相当地惊喜。 B: 云锣也是一种打击乐。而景德镇人用瓷质制作的云锣,中间凹形有九个小圆铜墙铁壁极,根据响铜板的大小厚薄给成不同的音阶,当用棒槌敲击时,就能发出奏独或伴奏的声音 ,殷弘绪看了这种云锣,确实感到很惊讶,曾认为瓷胎里一定镶有一种能发出特种音响的金属,但他后来才明白,金属无论如何也不融化与瓷器相融合的,他在写给教会的信中说:“假如把一块象法国古币那云大的铜块置于窑内的匣钵柱上面,那么铜块很快就会熔化的。“可见,景德镇烧制的瓷云锣,表明了我国古代陶瓷乐器的科学水平和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精确的地步。 Z: 老师,我认为中国的陶瓷文化造就了一个民族,滋养着一个民族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形象,而这种展示是历史的传统和艺术的创新。 B: 对。陶瓷乐器是陶瓷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为弘扬中国的陶瓷文化,景德镇歌舞团的音乐工作者从八十年代初,就致力于陶瓷乐器的挖掘、整理、研制和开发,以声学的物理数据与陶瓷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试制成功了瓷埙、瓷瓯、瓷磬、瓷鼓和瓷笛、瓷萧等一系列的系列乐器,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民族瓷乐团,在海内外赢起了巨大的震撼和反响。那瓷瓯、瓷磬、瓷笛、瓷萧:瓷鼓、瓷埙、瓷琴、瓷钟各具奇韵,各有妙音,诚如《瓷乐杂咏》所赞:“瓯声如滴似流,埙歌底回琴韵悠,钟响云间啸鸣远,鼓击涧音缶呼鸠 。” Z: 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有朋至远方而来,自当不亦乐乎。听一曲《春江花月夜》的瓷乐演奏,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那深沉低婉,含蓄隽美的旋律,有悠古的情思,也有悠长的瓷韵。 B: 陶瓷乐器汲天地之气,金木之韵,汇水土之秀,窑火之灵,其形其风,传递的是远古的信息,体会的是天然的瓷趣。前不久我去景德镇,虽说眼下是春寒料峭,在休闲广场,耳边却有一阵阵欢鸣的叫声,似乎是山鸟喧春林、水闹翠园。原来,这悦耳的鸟叫声,是发自一种瓷质的玩具,景德镇的称为“叫咕”,这种“叫咕”其实是源之于陶埙的一种气鸣乐器。早期是山民来诱捕擒鸟的发声工具。“叫咕”的造型酷象一只翘尾的山雀,内部有进气孔各缶气孔。通过气波的振动,发出脆亮的叫声。此后,窑工们又在两孔之间设计了一个水室,注以适量的水来吹,气波搅动水声,就有了更加形象的水鸟叫声了,其音清亮婉转。音域广阔。以至于后来成了戏剧演奏渲染气氛的音响道具。然而在瓷都有景德镇,“叫咕”却是儿童嬉戏耍乐的启蒙玩具。前不久我去景德镇,虽说眼下是春寒料峭,耳边却有一阵阵欢鸣的叫声,似乎是山鸟喧春林,水雀闹翠圆。原来,这悦耳的叫声,是发自这瓷质的玩具,景德镇人称“叫咕”。 这种“叫咕”其实是源之于陶埙的一种气鸣乐器。早期是山民用来诱捕禽鸟的发声工具,“叫咕”的造型酷像一只翘首的山雀,内部有进气孔和出气孔,通过气波的振动,发出脆亮的叫声,此后,窑工们又在两孔之间设计了一个水室,注以适量的水来吹,气波搅动水声,就有了更加形象的水鸟叫声了,其音清亮婉转,音域广阔,以至于后来成为了戏剧演奏渲染气氛的音响道具,然后,在瓷都景德镇“叫咕”却是儿童嬉戏耍乐的启蒙玩具。 Z: 千年的迢递艺术的创造相遇,时间的阻隔,文化的感悟,似乎是为了再一次证明艺术的真理,只要是 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就能千年一瞬,器成一成一家,一位国家二级演奏员立足本土,半生痴迷瓷瓯的艺术,其一挥一击之间,一般一点之中,是月与曲的交汇,是声与韵的瓷缘。 B: 我知道你介绍的那个人是谁了。余传久是景德镇歌舞团的一为民乐演奏员,擅长琵琶,也许是久居瓷都的环境影响,也许是对陶瓷文化的心灵感召,他在八十年代出就痴迷上了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瓷瓯。看他演奏,真的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瓯声,如“幽咽流泉”,似“银瓶玉裂”,“这轻拢慢击点复挑”的举止间,可谓:霓裳飞旋舞曲,谪仙击节踏歌。 这种经过革新的瓷瓯,一改过去加减水量调音的不稳定的因素,依照古代六律六占律制排列,使得音位密集、规整,更加有效的发挥了音域音色的优势,其中主音区清脆明亮如磬,低音区挥厚洪亮如钟,合奏中间值蕴民族丝、竹、金、革的音质共性,富具陶瓷清透的音色个性。 Z: 景德镇歌舞团的民族瓷乐的研制成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脉络关系,也有声有色地诠释了陶瓷文化博大精深的韵律意涵。 B:2001年3月,景德镇歌舞团在考瓷乐队的基础上,重组了一个十七女子瓷乐坊,以形象美、音乐美、材质美的个性风格从瓷都走向京、津、沪、港,也走向了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和乌克兰等地的艺术舞台。 Z:十七个妙龄少女吹拉弹奏的瓷乐器,其品种和数量一定更可观了。 B:对。乐器都是以瓷器为材质做成的。有编罄、管钟、瓷瓯、二胡、 、笛、大鼓、仿唐腰鼓、排鼓等十一种。连贝斯音响也是瓷器做的。最近还挖掘仿制了瓷质二方响架上打击乐器和小编钟。小编钟的音质象风铃一样明彻清亮,更富有现代感。而大编钟则比较深厚、凝重、历史韵律很足,她们的演奏方式有独奏、合奏、齐奏,还有边演唱边演奏的表演方式,甚至还加上伴舞和杂技。那顶碟、耍缸的道具不也是瓷器的吗! Z:这真是一台名符其实的瓷器音乐的大汇演。难怪深受广大海内外民众的欢迎。 B:从目前十七女子瓷乐坊的组合和演奏风格来看,我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的。她们尽情地揉和了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元素。比如现代乐曲的节奏,配器手法。但只是作为背景旋律,本质上还是偏重古典的民乐风格。因为,景德镇瓷器“声如罄”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瓷乐坊的风格定位,决定了“奇瓷神韵”的精髓所在。当您静下心来聆听瓷乐的演奏时,您会从心灵上感悟到这一点。 ---------------------------------------------------------------------------------------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周公窑的来历 “红饭”和“黑饭” 帝王秘色-话说陶瓷 陶歌瓷诗-话说陶瓷 “菜根娱陶”-话说陶瓷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广窑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紫砂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瓷都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珠山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月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网站简介|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网站导航 | | 管理登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