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雕塑·现代陶艺研究 >> 雕塑·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陶艺历史·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综述       ★★★ 【字体:
陶艺历史·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综述

作者:曹春生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7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七 现实之路开拓的浪漫情怀
    新中国的建立,使许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绝处逢生。景德镇在20世纪50年代就组织这些“国宝”级的民间艺人投入瓷都的生产建设,在生活待遇和创作环境方面对他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并组织他们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观摩学习,发挥瓷业名家的专业才能,拯救景德镇面临绝迹的传统技艺,培养新型的后续人才,研究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作品。在此种精神的感召下,景德镇一些有名望的瓷雕艺人从私家作坊走进了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另外,市政府集中了景德镇相关陶瓷雕塑业的个体作坊、美术社、雕塑社、试验厂,组建了行业性较强的雕塑瓷厂。这样,景德镇陶瓷雕塑形成了一个集研究、教学、生产为一体的科学体系,为繁荣陶瓷雕塑创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在新的创作环境中,景德镇的瓷塑老艺人焕发了艺术青春。他们有的思想开明,不以名家自居,虚心好学,在传统雕塑技艺的基础上,善于接受新的雕塑创作观念、新的表达形式,创作了诸如《《中馗试剑》(图6)一类的以块面组合为形式语言的传统题材的陶瓷雕塑作品;有的虽恃才自重,却能无私地将毕生苦心研习的传统雕塑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学子,并培养了一批专家、教授、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使景德镇高超的瓷塑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值得一捉的是,1956年,在周恩来拯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号召下,“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先生携高足郑于鹤来到景德镇,与景德镇老艺人曾龙升共磋技艺,历时两个多月合作了《昭君和番》、《红线盗盒》、《将相和》、《史湘云》、《苏武牧羊》、《木兰从军》、《林鲁会》等传统历史题材的戏曲人物雕塑。这对景德镇大力恢复传统民间雕塑技艺无疑起了一个推动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后来逐渐成名的曾山东、何水根、蔡金标等民间艺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有志于景德镇陶瓷雕塑事业的大学毕业生,放弃留校任教的优越条件,从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专业院校纷纷来到百废待兴的景德镇,开始陶瓷雕塑的教学创作生涯。他们的介入,给景德镇注入了新鲜的学术空气,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在1958年创建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并设立陶瓷雕塑专业,聘请瓷塑老艺人蔡金台和瓷塑装饰老艺人洪爵煌担任传统雕塑创作和装饰课教师,同时迎来了中南美专毕业的尹一鹏、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的毛龙汲,教授西洋雕塑基础及创作课。从此,西方雕塑观念与中国传统雕塑技法在景德镇融为一体,并驾齐驱,互为能动地展开了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的新局面。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道路”,是新中国倡导的文艺方针。在这种精神的召唤下,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创作呈现了生机勃勃的面貌。特别是过去以仙道神佛题材一统天下的创作格局,被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实生活题材所打破。火热的生活、奔腾的激情,促使陶瓷雕塑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工农兵形象、少数民族歌舞形象、英雄业绩形象、历史故事场面、革命摇篮风景、有趣的动物造型等,成了新时期陶瓷雕塑表现的主题。这一时期的陶瓷雕塑以独立的圆雕为主,浮雕次之,雕塑造型均为写实,许多釉彩装饰作品反映的多是当时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披纱少女》(图7)创作的成功源于1958年从法国带回的一块精致的裸女披纱瓷板,有关部门开会号召仿效这一技法,以填补景德镇陶瓷雕塑上的这一空白。当时,年轻的周国桢自荐承担此项任务,经与工艺人员的多方合作,终于创作烧制成功以《红绸舞》瓷盘为标志的色釉披纱装饰作品。接着《披纱少女》的作者何念琪,独辟蹊径,创制了与真纱巾相仿的瓷质饰彩纱巾,并通过艺术与工艺的结合使小女孩那种天真活泼、娇稚可爱的甜美形象得以展现,至今仍被人们所珍爱,被誉为是“一次超过世界艺术水平的成功创作”。王雪茹《八只卷毛猫》的同期问世,又是景德镇陶瓷雕塑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它集中了集体的创作智慧,目的是与国外同类工艺瓷相媲美。这八只卷毛猫以其造型准确、体态各异、神情生动、灵巧完整,充满拟人化谐趣的艺术表现手法赢得了国际声誉。周国桢的《芭蕾舞》创制,在景德镇也是前所未有的一项创举,因为这件作品的所有重心全靠一只脚尖去承担,并未有其他支撑物,这种悬而又险的烧成难度,被大胆的创新精神和高超的技巧所攻克,创造了陶瓷雕塑新的表现语汇。曾山东创作的《雷锋半身像》,以其艺术性、工艺性,开启了陶瓷人物塑像以涩胎表现人物形象的先河,被当时的《美术》杂志发表在封面上予以宣扬。曾龙升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的《天女散花》以非常传统化的手法,精巧高妙地创作了天女美好娇艳的形象,受到了当时全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的高度评价,再次为景德镇古老的雕塑艺术增
添光彩。
    实用雕塑创作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如文房四宝、台灯、壁钩、筷筒等,其中尤以台灯品类居多。创作群体有民间艺人、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创作题材有戏曲,如黛玉观书、凤求凰;有现实生活内容,如大跃进、收玉米、保育员;有传统故事,如盘龙、洛神、天女散花、鲤鱼跳龙门等等。装饰上多釉色点彩和粉彩,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当时,集体创作的组织形式已成为景德镇陶瓷雕塑在特定环境下的新鲜事。这种行为有成功的一面,也存在着不是之处。以塑造56个民族人物瓷雕为例,它集中了景德镇主要的雕塑力量,由于在造型上各自塑造功力的深浅不一,造成了雕塑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在美的表现方面很难协调。在雕塑的彩绘装饰上也是如此,有的由于没有把握好彩绘色调,彩出来的瓷雕形象比上彩之前的塑体本身的气势减弱了许多。这种时代性的创作现象在其后几十年创作的《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欢庆胜利》、《一百零八将》等作品中均有延续。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和世界青年联欢节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更加促动瓷塑名家的创造激情。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一批高歌新时代、新生活,反映少数民族风采的优秀雕塑作品相继问世,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其中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与景德镇瓷塑名家共同创作的三十余件陶瓷雕塑作品,被选为世界青年联欢节礼品,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推动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景德镇以学院派为主的雕塑创作,显现出非常注重雕塑造型与材质密切结合的特点,在充分运用西方雕塑审美法则进行创作的同时,努力学习掌握传统陶瓷雕塑塑造技艺,使陶瓷雕塑作品以新的面貌出现,并富有时代意义。由于新时代陶瓷雕塑创作者热情高涨,成果突出,在1959年景德镇首次授予的33位“陶瓷美术家”荣誉称号者中,曾龙升、蔡金台、毛龙汲、周国桢、杨秦川、杨海生、蔡寿生等7位瓷塑名家名列其中。

 
------
图6 钟馗试剑

 
----------------------
图7 披沙少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雕艺随想录
    立体之画,无言之诗--雕塑
    民国瓷器动物纹饰鉴定
    陶瓷动物雕塑“变形”浅淡
    圆雕、捏雕、镂雕、堆雕与作
    陶瓷雕塑的分类
    景德镇当代陶瓷雕塑概述
    景德镇陶瓷雕塑概述
    陶瓷雕塑的格调与品位
    陶瓷雕塑的工艺特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