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话说陶瓷-景德镇陶瓷历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器型趣谈       ★★★ 【字体: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器型趣谈

作者:曹新民    文章来源:陶瓷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6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特邀嘉宾: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 敏
Z: 老师,我们今天聊什么话题?
B: 今天我想谈谈陶瓷的器皿造型方面的内容。
Z: 我知道,陶瓷器皿造型简称就叫“器型”。这是景德镇流行的俗谓。
B: 陶瓷造型艺术属于立体造型艺术,而且是有容积的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三个因素。所以器型对陶瓷而言是第一位的。先有器型,然后才有装饰。装饰在很大程度上是起着美化和辅助作用的,因而它是属于第二位的。就其实质来说。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主次关系。
Z: 我想在原始社会里,那些先民们是怎样地制作出陶器造型的?
B: 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发现了取火的方法。知道了熟食。当时的熟食就是把兽肉或谷物用火烧熟或烤熟。而烹煮食物却只能使用一种“石煮法”。
Z: 什么叫“石煮法”?
B: 由于当时地人们只仅是发现了取火的方法,还没有制造出能盛水和耐火的器皿。所以对水煮的食物,就只好就地挖坑和利用石凹蓄水。他们把烧灼的石块反复投入倒有食物的水中加热,一直到水沸食物煮熟为止。这就是新石器时代的“石煮法”,也叫“投石法”。
Z: 可见制作盛水耐火的器皿在人们生活确实是急需品,也是必需品了。
B: 恩格斯对此曾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说:“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或者甚至在一切地方,陶器都是由于用黏土涂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而发生的。目的在使其耐火。因此,不久之后,人们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于是,便产生了陶器。美国著名人类学弗朗斯·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说:“原始民族制造陶罐时并没有制陶轮。一般情况下,陶工是用手工旋转的工序制作,犹如旋转编织的编筐技术,他们把泥土做成长而圆形的条状,从陶器的底部开始摆成螺旋形,然后不断地旋转,并不断地加入泥条,一个陶罐就这样做成了。”可见最初的陶器产生是和编制技术分不开的。最原始的一种制陶成型的方法是泥条盘筑法。它直接受编制容器中“盘圈”技术的启示。另外,陶器的形状和样式,也受容器的影响。所以,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专著中也说过:“当陶器出现的时候,它们被赋予了以前普通使用的编制用具的形式和外貌”。所谓形式和外貌,指的就是陶器的立体造型。
Z: 那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有哪些器型呢?
B: 陶器不但可以烹煮食物,还可以贮存谷物,适应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的需要。对于人类逐步从游猎转向农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丰富多样的形体结构、造型的逐步了解,这样就有了陶瓷器型的形象基础。譬如可以用来直接蒸煮食物的陶器有中空三足的陶鬲、陶鬵和陶鼎,有用于饮酒的琖、 觚、爵、斝 和壶,有用于盛放食物的盌、盘、豆、簋、罐等等。这些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Z: 据考古专家的论证,中国由陶器改进并发明烧制出原始瓷至少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65年),距今已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了,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B: 对。中国瓷器的发明,其意义不亚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历史性影响。从此,中国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就越来越广泛。为世界各民族所重视,越来越持久地为各个不同的区域国度的人民所青睐并且把中国称为“瓷器的母国”,也就是瓷器的发源地。因此陶瓷的造型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的产物,是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统一的载体。
Z: 那么中国陶瓷的造型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B: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国陶瓷的造型艺术,冷静深入地去分析和认识潜存在传统陶瓷造型中的创造意识,以及影响乃至支持这种造型意识的传统文化因素与审美心理特征,就不难了解古代陶瓷器皿风格和特点。一般来说,古代器皿的造型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象形取意法。这种造型样式是沿用了远古陶器的造型法,模拟自然界植物果壳的器物形状,并且由简单的模仿进入到象形取意的高级阶段。象苹果尊、葫芦瓶(壶)、鸟形杯、凤首瓶等等。二是汉字生意法。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由整体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会意文字。其“依类象形”,“肇于自然”的特点。使陶工们深受启发和影响。所以设计出的器型也可用汉字来区别其型态的主要特征。如“由”字形的天球瓶、摇铃尊、油锤瓶、玉壶春瓶等;“甲”字形的梅瓶、鸡腿坛、高足杯等。“申”字形的橄榄瓶、柳叶瓶、萝卜尊、莲子观音瓶等等。三是模物寄意法,就是直接借鉴青铜器、漆器、竹木器或金银器、玉器的造型特征。
Z: 从这些陶瓷器型的名称来看,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反映出古代陶人象形取意的意识。比如棒锤瓶很象妇人捶衣用的棒槌,石榴尊类似唇卷硕腹的榴实等等。至于汉字生意和模物寄意的造型意识,我认为还没有普遍的规则。
B: 汉字生意的造型意识是根据器型的大致轮廓,主体部分所处的位置,与某个字形相像而加以分别的。如果从潜在的深层次的造型观念来分析,汉字的造字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与陶瓷的造型方法,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通而同之”的造型理念。。
Z: 这么一说,我似乎是明白了一些。这是不是反映了传统陶瓷“求正不求奇”的儒学思想。
B: 对呀。中国传统陶瓷是以静态美为基调,造型整体给人以安静和平稳的印象。各种器皿造型都讲究以对称、均衡的方式存在,不强调动势而着重于静态,把含蓄隽永的自然韵味融汇其中,使得在平易之中更加具有艺术魅力。你见过梅瓶吗?
Z: 梅瓶是最典型的中国陶瓷器型样式。小口、短颈、丰肩、长腹、圈足,瓶体修长,很有亭亭玉立的韵味。
B: 梅瓶最初叫“经瓶”,是唐宋时期朝廷“经宴”上用来盛酒的酒具,原先还有瓶盖。后来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时人称他是梅妻鹤子。林逋一生钟情梅花。他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奉为千古奇绝唱。林逋爱梅,植梅、赏梅,在品赏时常将折枝梅插入经瓶小口内,经瓶器型修长,形体气势高峭,轮廓分明,挺拔而刚健,插梅后视觉效果非常协调,形式感也非常强烈,尤其得到了花道之士的认同,于是人们把经瓶改称“梅瓶”了。这种器型也延续到今天,成为陈设瓷的优秀样式之一。
Z: 其实梅瓶在宋代有不同窑场、不同窑系烧造的不同形体的造形,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在一种程式和规范下形成的造型型态的变化,基本上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这就有利于在比较中找到这种器型的最佳型态固定下来,成为那个历史时期的造型风格。
B: 对。我们再讲另一种瓷器造型——玉壶春瓶的来历。
Z:玉壶春瓶?是不是那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的花瓶?我看这种器型最大的特点是造型中变化的弧线特别的柔和,那种对称、均衡的形式感特强。
B: 从器型的审视角度上来讲是不错的,但内中的意韵你还没有完全觉悟到。
这要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相传在宋代熙宁年间,大学士苏东坡路过景德镇,特地去寻访他的一位禅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云游未归,他就信步闲逛到一个制瓷的作坊。他见一位老人坐在轱辘车上拉坯,觉得非常奇异。随后他对老人说:“久闻景德镇瓷器贯通文化,诗词歌赋皆能以绘画而描述,但不知这瓷器造型能否表达”。说完就吟咏了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Z: 好家伙,这是在给老陶工出命题作文哪!
B: 老人听了以后,略作思忖,就拨动车轮,须臾间塑出了一个撇口细颈敛足的器型来,老人说:“此器如心倒置,谓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开心扉’,拙器抒志示节,客官以为如何?”东坡见了,不由得信服之至,感慨地说:“冰壶者,表里澄澈,光明磊落。当也是‘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哪”。
Z: 苏东坡一定会作诗称赞了吧?
B: 苏东坡兴情所至,当即赋诗一首,其中有“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两句尤为脍炙人口。后来佛印和尚闻讯赶来,也欣然写下了“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的诗句。
Z: 我想这就是玉壶春瓶得名的来由了。你听说过“斗茶”吗?
B:宋代盛行“斗茶”。蔡襄在《茶录》中记述说,斗茶主是斗茶色,而茶色以纯白为佳,“茶色贵白……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这其中很讲究技巧,先将优质高山茶叶捣碾成末,浸渍调膏在冲泡击打,使茶汤形成泡末时,将泡沫、茶液和凝化于泡沫中的茶沫中的茶末一起喝下。而鉴定茶色好坏的的茶具一般是用各种黑釉的小碗或盏。惠洪有诗说:“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明春露。”说斗茶的碗是饶州景德镇窑和河南临汝窑的瓷碗最好。其实“斗茶”的碗盏造型都差不多,都是敞口、斜直腹、小足浅圈。大敞口是为了使茶泡沫有一定的空间悬浮,斜直腹能使茶沫在挠拂时顺畅均匀并迅速上浮,下腹直收小圈口是能即时沉淀渣滓。这就是景德镇流传至今的宋式“斗笠碗”的特制造型。
Z:如此说来陶瓷器型的创意也有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内核所在。
B: 是这样的。即使是同一样的器型,在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的不同身份的人看来,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就厌恶。清代初期,景德镇御窑厂设计了一种名为宝月瓶的器型,它扁圆中腹,用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来形容,真是恰如其份。这种器形的一个特点就是为釉上绘画师提供了宛如团扇般的展面空间,尤其适合粉彩工笔绘画的表现形式,康熙皇帝十分欣赏。而雍正皇帝则不喜欢,曾下令“嗣后宝月瓶不必烧造”。有人说是这种器型过于缠绵凄凉,令人倍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之情。
Z: 我也知道,明清两朝御用瓷器的器型,都是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挑选的。明代由工部设计,清代由绣理处设计,还要由皇帝亲自审定。象有些贡瓷的器型,如“天圆地方瓶”、“四方八卦瓶”等等,民间是不准烧制的。
B: 但是纵观明,清两代的瓷器造型,还是给人一个鲜明而完整的印象,风格特点是比较突出的。例如永乐、宣德时期器型朴厚,端庄,气魄宏大;成化时期的器型秀逸、典雅、精巧别致;康熙时期器型严谨、规矩、刚健有力;雍正时期的器型精致、工整、形体柔中有刚,线感明晰。尽管各个时期的风格有别,汇集在一起却又是和谐的,构成了整个朝代的独特风格。
Z: 我认为明代前期的瓷器造型比较注重形体的比例关系,强调整体感;而清代前期的瓷器造型则注意器型的细部变化,包括口颈腹足的转折交待,多种方式的线角处理,线感和釉色搭配的,表现手法都很精到。当然,从乾隆时期开始,在瓷器造型上也出现了追求堆砌的繁缛作风。
B: 所以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清初瓷器加工》讲义中,就着重指出清代瓷器在“康、雍时期均重视造型,无论是陈设品或日用器具。都取得极多成就。凡是晚明时期造型的拙重失调处知所避免,宣成时期长处又知所取法,”强调研究和整理传统陶瓷器型,应本着“一切研究都是为了有利于新的创造”,从而提高人们对古代陶瓷器型的鉴赏能力。
Z: 有器型就有品种,有品种就有规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陶瓷器型一定有着高技术含量的高精新特的之最记录了。
B: 可不是!明代有薄如蝉翼,轻如浮云的脱胎器,有厚重硕大的青花龙缸,然而,当时烧造也是“十窑九不成”。如今烧造高达五米以上的大瓶也不成问题。连直径110厘米的薄胎斗笠碗都列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各种瓷器器型高逾数丈,小不盈寸。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现有的陶瓷器型有一千多个品种、三千多个不同规格,那可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了。
Z:随着西方陶艺学的传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景德镇也兴起了一股“现代陶艺热”。那些陶艺器型同传统器型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B:现代陶艺的造型形式概括来说,有三大特征。一是选用的陶瓷原料有再认识和再利用的自由度。象许多粗质的泥料如匣钵土、粗河泥、耐火土等等。都可以用来作为陶艺造型的材质并充分显现泥质的原始肌理。二是造型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求正不求异”的理念。陶艺家塑造的器型讲究古拙、稚拙、野趣和天趣,甚至残缺和变体变型,讲究远古味和人性味。三是注重全手工技能性的操作,所采用的工艺技法都沿用了原始成型方法,如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卷塑法、模印法等等。在器型上面还有意识地保留了人用手拉坯时在坯胎上旋转运动的痕迹,有返朴归真的情趣。
Z: 陶瓷器型是历代陶工们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宝贵的民族文化的遗产。我们现代人通过认识和总结,将有利于繁荣祖国的陶瓷事业。咱们今天聊这个话题,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B: 对

长篇连载之五 镇窑风火 特邀嘉宾 江西省高级陶瓷工程师 邓希平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广窑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紫砂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瓷都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珠山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月圆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海上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陶瓷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瓷窑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奇瓷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御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