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了了亭名瓷商城 |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关于了了亭 | 了了亭礼品瓷淘宝店 |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閸濄儮鍋撳鐓庡闁哄懓鍩栭幆鏃堝Ω閵壯屽晥闂備礁鎼悮顐﹀磿閺屻儱鍚圭€光偓閸曨剛鍘介梺鐟邦嚟閸婃牠骞嬮敂鐣屽弮闂佸啿鎼幊蹇涙偂濞戙垺鐓曢悘鐐插⒔椤h尙鈧懓鎲$换鍫ュ蓟閿濆應鏀介悗锝庡亝閺嗙姷绱撴担鍓插剰妞わ妇鏁婚妴浣割潨閳ь剟骞冨▎鎾搭棃婵炴垼椴搁崰妯荤節绾版ɑ顫婇柛瀣尵瀵板﹥銈i崘鈺佷罕闂佺粯枪椤曆嗙箽闂備浇娉曢崳锕傚箯閿燂拷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閸濄儮鍋撳鐓庡闁哄懓鍩栭幆鏃堝Ω閵壯屽晥闂備礁鎼悮顐﹀磿閺屻儱鍚圭€光偓閸曨剛鍘介梺鐟邦嚟閸婃牠骞嬮敂鐣屽弮闂佸啿鎼幊蹇涙偂閻旀悶浜滈柡鍐ㄦ搐琚氶梺鎶芥敱鐢繝寮诲澶嬪剬闁告稑锕ら锟�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绠悗锝庡枛閸ㄥ倸霉閻撳海鎽犻柛搴☆槸椤潡鎳滈棃娑橆潔闂佹娊鏀遍崝娆撳蓟濞戙垹唯妞ゆ梻鍘ч~顏堟⒑缂佹ḿ绠橀柛蹇旓耿瀵鏁愭径瀣珫闂佸憡娲﹂崜娑㈠礉鐟欏嫮绡€闁靛骏缍嗗ḿ鎰版煙閻熺増鎼愭い鏇秮閹粙宕滈崣澶嬫珫婵犵數濮撮敃銈団偓姘煎弮閹敻顢旈崼鐔叉嫼闂佸憡绋戦敃銊︾珶濡偐纾煎璺猴工閺嗛亶寮崼婵愮唵閻犺櫣鍎ゅ﹢鏉库攽椤栨哎鍋㈤柡灞诲€濋獮鍥ㄦ媴閸濄儰鍖栨繝鐢靛仜閻楀繘寮查锕€绠熼柛婵勫劜閺嗘粍銇勯弮鍥棄妞ゅ骏鎷� | 闂傚倸鍊峰ù鍥Υ閳ь剟鏌涚€n偅宕岄柡宀€鍠栭、娑樷堪閸愮偓姣夋俊鐐€戦崕鏌ュ垂閸ф钃熼柨婵嗩樈閺佸倿鏌涢埄鍐炬畷闁诲孩妞藉娲川婵犲懎顥濆銈忛檮濠㈡ê鐜婚懗顖滅杸婵炴垶顭傞埡鍛叆闁哄啫鐗婇弳婊堟煕鐎n偅宕岄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 | 闂傚倸鍊峰ù鍥Υ閳ь剟鏌涚€n偅宕岄柡宀€鍠栭、娑樷堪閸愮偓姣夋俊鐐€戦崕鏌ュ垂閸ф钃熸繛鎴炃氶弨浠嬫煕濞戝崬鐏辨俊宸枤缁辨挻鎷呯憴鍕弳闂佺粯鐗滈崢褔鎮鹃悜鑺ュ€婚柤鎭掑劤閸旂ǹ鈹戦悩缁樻锭妞ゆ垵妫濆顐︽焼瀹ュ棛鍘搁梺鍛婁緱閸ㄧ増鐗庣紓鍌欑閸婂摜绮旇ぐ鎺戞瀬闁瑰墽绮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鎺旀椤旂偓宕叉繝闈涱儏缂佲晠姊洪鈧粔瀵哥不閺屻儲鐓ユ繝闈涙-濡茬懓鈹戦娑橆棆闁逞屽墮缁犲秹宕曢柆宥嗗亱闁规崘顕ч崥褰掓倵閿濆骸澧€规洖顦伴妵鍕冀椤愵澀绮跺┑鈽嗗亝閿曘垽寮诲☉銏犖ㄩ柟瀛樼箓閺嬨倝鏌涢妶鍡欐噰闁诡喛顫夌粭鐔碱敍濮樺彉妗撻柣搴ゎ潐濞插繘宕归挊澶屾殾闁告鍊i弮鍫濈劦妞ゆ帒瀚€氬ジ鏌ㄩ悤鍌涘 | 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偤閵娧冨灊閻忕偠濞囧☉銏犵睄闁稿本绻傚皬闂備焦鏋奸弲娑㈠疮娴兼番鈧懘宕f径鍫滅盎闂佺懓鐏濈€氼喚澹曢幐搴g闁割偅绮庨惌娆撴煛瀹€瀣瘈闁糕斁鍋撳銈嗗笒鐎氼剛绮诲鑸电厽婵°倐鍋撻柣妤佺矊铻為柨鐕傛嫹 |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閸濄儮鍋撳鐓庡闁哄懓鍩栭幆鏃堝Ω閵壯屽晥闂備礁鎼悮顐﹀磿閺屻儱鍚圭€光偓閸曨剛鍘介梺鐟邦嚟閸婃牠骞嬮敂鐣屽弮闂佸啿鎼幊蹇涙偂閺囥垺鐓欓柣鎴炆戠亸鐢告煃缁楀搫鍔ょ紒杈ㄦ尭椤撳ジ宕卞Ο鐓庡汲闂備礁纾幊鎾诲疮閹绢喓鈧礁鈽夊Ο閿嬵潔濠殿喗锚瀹曨剟鎮¢敓锟�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绠悗锝庡枛閸ㄥ倸霉閻撳海鎽犻柛搴☆槸椤潡鎳滈棃娑橆潔闂佹娊鏀遍崝娆撳蓟濞戙垹唯妞ゆ梻鍘ч~顏堟⒑缂佹ḿ绠橀柛蹇旓耿瀵鏁愭径瀣珫闂佸憡娲﹂崜娑㈠礉鐟欏嫮绡€闁靛骏缍嗗ḿ鎰版煙閻熺増鎼愭い鏇秮閹粙宕滈崣澶嬫珫婵犵數濮撮敃銈団偓姘煎弮閹敻顢旈崨顖滎啎闂佹寧绻傞幊蹇曠矆瀹€鍕厱闁规儳顕粻鏍倵闂堟稏鍋㈢€规洏鍔戝鍫曞箣閻橀潧骞€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娧勫床闁告洦鍨奸弫鍌炴煛婢跺鐏嶆俊鎻掔墦閺岀喖骞嗚閹界娀鎮樿箛搴″祮闁哄矉缍佸浠嬪垂椤愩埄浼�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绠悗锝庡枛閸ㄥ倸霉閻撳海鎽犻柛搴☆槸椤潡鎳滈棃娑橆潔闂佹娊鏀遍崝娆撳蓟濞戙垹唯妞ゆ梻鍘ч~顏堟⒑缂佹ḿ绠橀柛蹇旓耿瀵鏁愭径瀣闂佺粯枪濞呮洟寮抽悩缁樷拺闁告繂瀚€氫即鏌ㄩ弴銊ょ盎妞ゎ偄绻戠换婵嗩潩椤撶喐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绠悗锝庡枛閸ㄥ倸霉閻撳海鎽犻柛搴☆槸椤潡鎳滈棃娑橆潔闂佹娊鏀遍崝娆撳蓟濞戙垹唯妞ゆ梻鍘ч~顏堟⒑缂佹ḿ绠橀柛蹇旓耿瀵鏁愭径濠勪紜闂佸憡鍔曞鏈电昂缂傚倸鍊烽悞锕傚蓟閵娾晜鍋夐柣鎾虫捣閺嗭箓姊洪崹顕呭剱濠殿喗绮岃灋濡娴囬崗宀€绱掗悩鍐插摵婵﹨娅i幏鐘诲灳閸愯弓绱熼梻浣烘嚀閸ゆ牠骞忛敓锟�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殞闁告挆鍛厠闂佸湱铏庨崳顕€寮繝鍕ㄥ亾楠炲灝鍔氭俊顐g懄閸掑﹦鈧稒岣跨弧鈧繝鐢靛Т閸婃悂寮抽悙鐑樼厵妞ゆ牗鑹鹃埀顒€婀遍幑銏犫槈閵忕姴鑰垮銈嗘尵婵柉鈪茬紓鍌氬€峰鎺旀閵堝绠柨鐕傛嫹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閸濄儮鍋撳鐓庡闁哄懓鍩栭幆鏃堝Ω閵壯屽晥闂備礁婀辩划顖滄暜閳哄懎鐤柛娑樼摠閻撳繐顭跨捄铏瑰濠碘€冲悑閵囧嫰濡烽敂鑹扳偓鍧楁煛瀹€瀣М妞ゃ垺锚楗即宕橀妸銉愭捇姊绘担椋庝覆闂傚嫬瀚板畷褰掓偨閸涘﹦鐣抽梻鍌欑閹测剝绗熷Δ鍛獥婵ǹ娉涢悞鍨亜閹烘埊鏀婚悗姘炬嫹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棋杆弄还是旗杆弄?           ★★★ 【字体:
棋杆弄还是旗杆弄?

作者:谢东   文章出处:瓷都晚报   更新时间:2009-9-25 20:25:04
 

    
    【里弄】
一位老居民说,里市渡兴盛时期,棋杆弄前的确有过一根旗杆,用处就是专为昌江河道上的船只标明方位的,后来渡口逐渐衰落,旗杆也失去了作用。
    因渡口兴盛而聚集起人脉,因渡口消失而落寞凋零,一个命运始终寄附于别处的弄堂,是否缺少了一点个性和张扬?或许有那么一点,不过棋杆弄存在千年不曾消失的事实,也似乎打破了这种传统宿命的定势。
    
【地理】
《景德镇市地名志》上记载,棋杆弄西通中山北路,东至弄底,长约85米,宽约1.8米,碎石路面。弄堂形成了宋代,因靠近里市渡口,弄口曾竖过一根长杆作为渡口标识,故得名。
    棋杆弄的两个疑点
    在棋杆弄的居民心中,有两个疑点一直搞不明白,一个是目前流传的有关弄名的两种版本说法,到底哪个更准确些?二是既然两个版本的说法都与旗杆有关,却为何现在的弄名不是“旗杆”,而是“棋杆”?具官方色彩的《景德镇市地名志》中,关于棋杆弄的起源表述仅有一句,“弄形成于宋,因靠近里市渡口,弄口竖一旗杆标识渡口,故名。”从历史形成过程来看,这个说法应该是有依据可循的。
    景德镇自古就是一个群山环抱、水系纵横的古镇,不论是镇上产的瓷器,还是外运进来的木柴,都必须通过水路才能完成交易和流通,里市渡与三闾庙、麻石弄都是当时景德镇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在景德镇陶瓷进入鼎盛时期后,每日水路的运输量非常大,宽阔的昌江河上船只穿梭,风帆交错。发达的陶瓷业也带来了运输业的繁荣,过去的里    市渡码头地势相对平缓开阔,又是浮北地区与景德镇货物交往的重要码头,许多外来的船只往往停泊于此,为给这些外来船只指明停靠的地方,里市渡码头前竖立起旗杆,以示方位。棋杆弄过去为一片开阔的滩地,野草丛生,随着码头的兴起,这里慢慢变成了平民居住地,以后人们习惯将这里称为旗杆地、旗杆里,弄堂形成后,人们才逐渐改口统一叫旗杆弄。
    不过在坊间也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棋杆弄的得名确实与旗杆有关,该弄很久以前曾住过一位县太爷,当初,由于弄堂周围住的基本上是平民百姓,房屋低矮破旧。那么这位县太爷为什么看中了这块地方作为宅院?据说这位县太爷就是因为看中了里市渡码头方便快捷的运输,以及商贾往来聚集的人气,才决定在这里兴土木、建良宅。为了区别于周围平民居住的房屋,表明身家的阔气和显贵,这位县太爷在门前竖立起一根高1丈有余的旗杆,旗杆上终日悬挂着一面用鲜艳的绸缎制成的旗子,旗上绣着描金的图案,旗子终日迎风招展,确实很醒目,不过,这样的气派并没有给这位县太爷带来官运,不久他被贬职返乡,宅院逐渐落寞,至于门前那根旗杆也挪作他用,船工们在旗杆上日悬红旗,也挂红灯,为往来船只指路。
    至于后来为何将旗杆弄写作棋杆弄,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居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只听老一辈人说,过去的棋杆弄并不像现在这样弯曲,而是一条笔直的弄堂,后来房屋盖多了,你占一点,我圈一块,结果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曾经商业气息浓郁
    现在的棋杆弄口小肚大,蜿蜒曲幽,不深的巷子只有一个进出口,里弄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恬静。
    许多老居民说,当初弄堂里铺的是青石条,旁边则铺满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每到春雨绵绵的季节,被千万次踩踏的青石条更加圆润光滑,行走在上面要格外的小心。
    这样古朴的面貌并不让棋杆弄看上去单调、内敛,而是丰富、张扬,行走在弄里弄外,感悟到的是一静一闹,别有一番景致。
    今年59岁的吴继日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凭借靠近里市渡优越的地理位置,棋杆弄和周围许多弄堂一样,成为商铺云集的地方。
    “过去这里有很多的杂货铺,像卖干货的、开茶铺的、开米店的,附近的农民每天早上都会挑着担子,
    渡河到镇上来,或者就在路边和码头边卖菜卖柴火,甚至还有专门为猪贩子准备的猪行,热闹得很哦!”介绍中,吴继日甚至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记忆片段,“那时里市渡是这一带重要的码头,农民运进镇的蔬菜、水果、干货以及各种日用品都在这里中转,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蔬菜公司还曾在这里设立过一个蔬菜运转站,有时站里堆不下,就临时码在站外,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也够顽皮的,经常在菜堆里躲猫猫,或者玩打仗的游戏,那些水灵灵的蔬菜可遭了殃,被我们摧残成残枝败叶,惹得看管员火冒三丈,跑到家里来告状,有时父母气坏了,就拼命打自己孩子的屁股,有时候,一连几家都会同时传出号啕大哭声,隔壁邻居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第二天遇到挨打的孩子,往往会继续拿这个寻孩子开心。”
烧木炭的公共汽车
    在吴继日的记忆中,50多年前的棋杆弄有许多新鲜事物,比如说,当时的路灯是穿在一根过街铁丝上的,铁丝很细,遇到起风时,铁丝上的路灯会随风摇摆,投在路面的光影也左右摇曳,飘忽不定。吴继日说,那时的路灯不够亮,有点模糊惨白,晚上在这样的路灯下看人,心中有时会升起异样的感觉。
    而在居民汪锦华的印象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棋杆弄前开过去的公共汽车才是最值得一提的。
    “大概是在1954年的样子,里市渡这里也开通过一阵子公共汽车,而且这里是终点站,不过那时候的公共汽车没有现在这样好,当时的公共汽车的样子很奇怪,前面是车头,中间是车厢,车后却背着两个铁背包,背包上面是一根烟囱,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两个铁背包其实是烧木炭的锅炉,锅炉的下面吊着一个大麻袋,里面装着木炭,每走一段路,锅炉师傅就要往里面添木炭,有时锅炉没烧好,汽车就会半路抛锚。”就是这种烧木炭的公共汽车,在里市渡站还有过一次惊险场景。
    汪锦华至今还记得,那是公共汽车开通后不久,一辆公共汽车在到站后准备调头,还没有来得及调头,就晃晃悠悠朝河边滑去,吓得车上车下的乘客大声尖叫,“快刹车,快刹车!”被吓得目瞪口呆的司机一时也手足无措,在大家的叫喊声中,还算有经验的司机师傅才连忙拉起了手制动。
    经历了这次惊险一幕,以后人们乘车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轻声问    一句:“今天的车没问题吧?”这时,司机师傅也会高声回答:“没问题啦,放心!”说完,脚踩油门,快速启动。这时乘客才会面色轻松,安下心来。
    前几年,汪锦华还曾遇见当年那辆遇险公共汽车上的一位女售票员,“看上去也有80岁的样子!”汪锦华说。
    这种公共汽车开通不到两年就停运了,棋杆弄附近的站台也撤消了,刚刚感受到方便的市民又重新回到步行状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再次乘上快捷方便的公交车。
    
解放前夜的记忆
    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棋杆弄,即使在大白天也很安静。汪锦华告诉记者,现在的棋杆弄和过去一样,没有住过什么大户人家,绝大多数属于平民阶层,这里也不曾发生令人们记忆深刻的大事,邻里和睦相处,相互照顾,虽然生活清苦些倒也自在。
    聊起棋杆弄的过去,汪锦华倒是对六十年前的解放前夜有点印象。“1949年4月28日,里市渡附近突然出现了一些陌生人,这些身穿便衣的陌生人肩挑货担,有点像‘换方的’(景德镇土话,也就是收破烂的),他们操外地口音,与景德镇当地流行的几种方言不同,当时大家虽然感到奇怪,但没有把这些人与就在对岸的解放军联系起来,直到当天傍晚,从三闾庙方向传来几声枪响,人们才意识到,这些陌生人可能就是解放军派过河进行侦察的。我妈妈听到枪声,担心子弹会伤着我,连忙把我拉进了屋,不许我出去,直到第二天,街上响起了鞭炮声,妈妈才带着我到街上去看热闹。
    估计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人员也是被枪声吓跑了,当时并没有发生战斗,解放军就进了镇。进镇那天正好下雨,我记得,过来的一队队解放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排着整齐的队伍从街中央穿过,没有停留,也不拿群众的东西,纪律确实很严明。”汪锦华说,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解放军队伍的模样。
    解放后,棋杆弄也开始发生变化。汪锦华说,大约1953年,景德镇第一个“铁工厂”在棋杆弄的大所大宅院里成立了,所谓的“铁工厂”就是将当时镇上的部分大的铁匠铺进行整顿、重组,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铁制品加工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铁工厂”并到市机械厂,完成了自己短暂的历史。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运石·碎石
    打派头
    景德镇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
    传承古镇习俗展示地域文化
    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
    一帆风顺“刘万顺号”
    白土行趣谈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实
    这是一座宝库
    发掘民俗文化建设特色瓷都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