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体瓷的申办成功,喜悦的背后也给景德镇带来了陶瓷今后该如何努力的深思考。
一
在景德镇包括数千家作坊在内的陶瓷企业,都早已注意到了奥运经济这张牌,有很多企业也展开了“申奥”,全国则有更多陶瓷企业对此“虎视眈眈”,形成了特许经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在30多个奥运特许生产商名录中,陶瓷仅有4家,很显然,众多竞争者都已不幸落马。
为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办会理念,自2004 年,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展开了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征集,当时仅景德镇便送交了90 余件陶瓷作品参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类作品则更多。最后,仅景德镇市艺术交流协会的3 件作品和河南汝窑1 件作品入选并获奖。
特许商品经营的审查中,主要是对企业的资质、实力和形象进行评审。5月份的实地审查中,除了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作基石外,陶瓷股份公司先后开发了中南海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上海APEC 专用瓷和世博会专用瓷等实力;玉风曾为财富论坛、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生产产品,成功推出了打破传统造型的玉风杯等实力,无一不是其成功入选的利器。
虽然董博曾根据申报体会表示,除了陶瓷股份公司、玉风瓷厂和省陶研所外,在景德镇符合奥运特许经营资格的企业还有很多,市艺术家交流协会也并非是团体中的老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优和强是此次成功的关键,而更多的企业或团体都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二
6月12日,董博谈到了一个细小问题。
2004年底2005年初,因为奥组委对特许经营企业有必须市场化动作的明确要求,所以急需要组建这样的陶瓷企业。当时,这一工作的结果很渺茫,但付出是必然的,所以他在邀请企业时遇到预想不到的冷淡,很多企业积极性都不高,只有陶瓷股份公司、玉风瓷厂和省陶研所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并在具体申请中,不止一次地赴京作努力。
并非是董博一人在景德镇遇到这样的冷淡,这在景德镇的陶瓷协会、瓷博会招商部各类活动中屡见不鲜,广交会上更是难觅景德镇陶瓷的身影。由于陶瓷的微利,也由于市场的疲软,景德镇相当一部分的陶瓷企业不能将眼光放在长远的市场运作之中,更多的是倾情于立竿见影的交易,他们甚至更热衷于参与将产品摆地摊换取可用现金的展销,却不愿参加那些可能带来订单的商贸展示活动。
在曾经的采访中,我们遇到过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而且了解其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却不作任何市场拓展,只租间小店面进行经营,当有人建议应参加瓷博会这样的活动,让产品进一步面对广阔的市场时,便首先关心展费并为不能获免而拒绝参加的企业老板。也遇到过搞了多年的生产后,只知道将产品销售给固定的几个“老宾主”,自己从来不面向市场,如果这些“老宾主”不买他们的产品则束手无策的作坊主。
可以肯定,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有很多企业都非常善于把握市场,但也有一部分极其欠缺对市场的敏感性,极需要在这方面大力加强。
三
这没什么值得宣传的、暂时还不便公开……在此次景德镇陶瓷获特许经营的采访中,多次遇到了 这样的推辞。在过去,这种现象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当广东、福建的新增输美认证企业消息一篇篇往互联网上挂时,景德镇也有9 家新增输美认证企业,但这一消息在广东、福建发布了两个月后,有关部门才在一次总结性材料中提到:当“景德镇”商标获得某荣誉时,某部门领导在领奖的途中仍觉得,暂不便于介绍具体情况,需待向领导汇报后才能发布;某团体在承制一大型活动用瓷的过程中,面对媒体的采访还是以“商机”二字为由,拒绝介绍这本很吸引眼球的消息……
这些情况中,有底气的不足,也有媚气在作怪,更有怕宣传出名后会引起税务部门的注意。底气不足有什么?我们虽然不多,但起码没有缺席!好消息发布也要繁文缛节?新闻是有时效的!怕出名的则更不可思议了,难道税务部门平时的征税是以媒体报道为依据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很多税都不要收了?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些个人或企业认为,自身的名气已经够大了,没有必要再宣传了。有这种想法的话,那就更错了。4月21日,《中国收藏》杂志社社长徐舰和主编陈念在景德镇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想加强当代艺术瓷收藏的宣传。
会上,嘉德在线拍卖公司总裁助理马丹妮以不指名的形式,介绍了发生在北京的一件事:一位艺术家在几次宣传后,作品市场价位一路走高,便认为已占有了市场,而拒绝继续宣传,结果几年之后,他便被其他注重宣传的人所湮没。与这位艺术家不同,韩美林名气已经很大,但他非常注重展出和媒体的频繁宣传,所以能够“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