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2 月底,景德镇的气候乍暖还寒,春天已经到了!
然而,景德镇的陶瓷市场似乎还处于冬季,不少陶瓷商人、陶艺家都感觉到“市场没有以前好做了”。有人认为,这和当前的反腐形势有关。2月25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恰逢其时地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这一期的封面报道《瓷器的官场生意》几乎不加隐晦地指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繁荣得益于官场的腐败。
《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景德镇引起了强烈震动。在短短两天内,我的QQ 便收到了三位朋友发过来的网址链接,点开一看,全是这篇文章的网络版。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朋友全是陶瓷圈外人士。
有朋友问我,“你对这篇文章怎么看?”我的回答很文绉绉:“ 瓷器无罪,罪恶的是人的贪欲。”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何炳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别用“雅贿”给景德镇陶瓷贴标签。这一观点,我极为认同。有人认为,官员爱瓷其实是爱钱。对此,我不敢苟同。官员爱瓷是有历史文化根源的。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态密不可分,从而催生了一个独特的政治现象———文人政治。从科举制度实行以来(甚至更早一些),官员都是从文人中选拔而出,文人不一定是官员,但官员一定是文人。历数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有几个没当过官?以唐宋八大家为例,无一例外,全是高级公务员,有的甚至高居宰相之位。
既然是文人,就必然舞文弄墨、琴棋书画无所不及。古代的官员通常是不爱瓷器的,因为那时的瓷器只是工艺品(日用品),难以与书画相提并论。如果有哪位官员在瓷器上写诗作画,简直是自寻 其辱,贻笑大方。到了当代,瓷器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工匠变成了大师,日用品成为了艺术品。文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附庸风雅。当瓷器成为一种当代时尚的艺术之后,文人就会心生爱慕之心,群起而追之。
当瓷器的市场价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穷酸的文人是买不起的,那些自视有文人气质的官员们也是买不起的。但是,只要官员们喜欢,再贵重的瓷器也还是有人会送。这就是瓷器雅贿现象的起源。
景德镇瓷器能成为雅贿的“重灾区”,恰恰说明景德镇瓷器的价值所在。因此,我看好景德镇瓷器未来的走向。
借助反腐之风,挤掉景德镇瓷器的价格泡沫,让景德镇瓷器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未尝不是件好事。